92报告网 >调研报告

调研村级调研报告5篇

对于调研报告,我们必须要遵照工作的需要,拟定出可以执行的调研计划,一份优秀的调研报告不是凭着经验就写出来的,是需要在大量而深入的调研分析中完成的,92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调研村级调研报告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调研村级调研报告5篇

调研村级调研报告篇1

村集体经济的好坏,关系着村“两委”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高低。2014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村作为贫困村,将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将其作为2017年贫困村摘帽的核心指标之一,只有将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受益了,村“两委”干部的威望就会越高,村级事务管理才会更加和顺。

镇村地处镇东南部,东北与县乡相连,西南与乡接壤,西北与乡相望,幅员面积118余平方公里,距县城114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气温1.3°c。境内草场水草丰茂,盛产虫草、贝母、大黄、秦艽等名贵药材,栖息着岩羊、狐狸、狼、旱獭、天鹅、鼠兔等野生动物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但长期受交通条件制约,村集体经济薄弱。

该村下辖7个村民小组,2016年有农牧民195户、人口962人、劳动力462人,人均纯收入10000元,经济总收入1053万元。现有共青团员8名,民兵应急队伍一只共7人。村是一个牧放藏系绵羊、牦牛为主的纯牧业村,是镇产业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地村之一。有天然草场17.8万亩,禁牧面积52708亩、休亩面积23397亩。各类牲畜33715混合头,其中牦牛10076头、马692匹、羊22947只。

一、发展现状

2016年村集体经济主要靠国家投入,自己创收办法不多、收入来源单一。该村为充分使用1800亩共有草场,经村民一致同意,通过幸福美丽家园项目购牛105头,其中:牦母牛100头,种公牛5头,在村集体公共草场饲养,预计每年产成活仔可达40头,初步估算年产值可达40000元。所得盈余利润30%用于贫困户帮扶扶持,40%用于全村群众分红,剩余30%用于村集体积累或者公共事务。2017年,该村为规范管理村集体经济,在2016年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成立了诺央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再次引进种公牛10头,修建暖棚10个共计800平方米,为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经验做法

(一)科学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凡事预则立”,该村“五个一”帮扶力量充分深入村组和农户家中进行调研,认真分析该村的资源优势和不足,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协助和实到村“两委”班子选好牦牛养殖路子,因地制宜地制定集体经济发展期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整合资源夯实村集体经济基础。该村以实现2017年贫困村退出和提高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出发点,以增加群众收入为立足点,充分整合公有草场1800亩、牦母牛100头、种公牛15头、暖棚10个800㎡等资源,通过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引导牧民积极投入生产,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三)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一是全面推行“村财民理乡监管”机制,建立健全村级财务预决算、现金管理、开支审批、经济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专项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确保支出科学合理、收入不折不扣。二是加强民主监督。认真抓好“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落实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提高村财务公开质量和效果。三是开展村级集体资产核查工作,建立产权明晰的资产管理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该村的村集体经济在近三年中取得一定的成绩,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发展方式上较为单一,草场少,收益周期较长。为此,在下一步发展中,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草场质量。对村1000亩沙化草场进行助理、围栏封育,遏制沙化草原扩大;对全村质量较差草场8万亩进行全面补播。

(二)加大畜种改良。在现有的牦牛基数上,优化畜种结构,通过引进种公牛实行品种改良,提高牦牛养殖效益。

(三)强化教育引导。要充分利用农牧民夜校、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等渠道,邀请农牧技术专家,加大现代畜牧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农牧民群众的致富本领。

(四)以镇集镇建设、唐热路建设为契机,发展旅游服务业。计划在2018—2019年建全村旅游合作社,建牧家乐、旅游营地2处,吸纳就业人员16人。

随着党惠民政策的不断深入,村的集体经济达到了贫困村退出标准,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村级活动阵地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村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相信,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村农牧民群众的奋斗拼搏下,今后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将越来越幸福。

调研村级调研报告篇2

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变“空壳村”现状,成为加强基层政权、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这些年来,省州党委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当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有差距。有的认为国家公共财政将覆盖农村,不需要发展;有的认为村级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比重小,无碍大局,尤其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土地和山林承包到户,没有预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源和空间,现在想发展也发展不起来;有的顾虑重重,村级组织三年一换,到时候怎么处理等等。

二是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队伍。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为主体的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者,缺知识、缺经验、缺抓手,如何培育、引进和打造一批人才成为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是缺少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工作指导。大多数村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集体经济发展也还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

四是集体资产管理混乱。农村集体资产形成时间长,构成复杂,绝大部分没有进行确权登记,产权不明,经营管理缺乏有效监督,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等问题。

五是发展模式单一。大多数村一村一个发展项目,风险大且资源初级开发、产品粗加工和一般性的服务创收居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质量不高。这些问题给我们造成了很大困惑,集体经济到底要怎么做?

前段时间我们在xx、xx两县的农村随机调研,基层的一些做法给了我们一些启示和鼓舞。

一是理清思路做规划。集中时间抓调研,对集体资产进行确权登记,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调研市场导向,确保科学规划有力推动。

二是盘活现有人才。发挥村干部、本地经济大户优势,送出去学、到兄弟县市看,接回来思考论证,不搞竭泽而渔、不举新债、不搞一锤子买卖,坚持村级主体,突出市场主导,慎重选定发展项目,确保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资金项目整合力度大,村干部积极性高,干劲十足。xx县西山村发挥村干部大多是菜农的优势,在明年春节节令培植葡萄产业的时差内,在基地培育马铃薯,2吨薯种已到位,村干部和指导员准备打一个时间差,要把抓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效益首先体现出来。

四是探索发展集体经济的抓手。xx县碧溪乡采取“专业合作社+支部+农户”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探索制定《股份构成(村干部、经济大户、村民),股权配置(村集体30%),股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操作层面的配套文件,保证规范运作。

应该说从调研中看来,各级在抓领导责任、组织保障、资金扶持、资源整合、工作落实、激励考核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积累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在下一步工作中,各县应继续强化项目支撑、落实政策扶持、鼓励结对帮扶、支持存量盘活,着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调研村级调研报告篇3

按照市局的工作要求,分局采取驻村蹲点的工作方法在全县农村开展药品专项管理工作。以此对全县涉药单位进行调研监管,并从中发现情况,解决问题,了解涉药单位经营、使用药品的不足,与药品监管工作的欠缺和不到之处。在蹲点工作中,我重点对泽州县村级卫生所的药品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卫生所情况

在去到的xx、xx、xx城三个乡镇中,我组共深入行政村xx个,涉药单位xx个,村级卫生所xx个,其中xx个卫生所没有正常营业。

(一)村卫生所是卫生保健网的网底,在农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作为一级医疗机构,目前的大多数卫生所由于种种原因,实质上已经变成了药店,在所调查的年药品流水在xxx元以上的10个卫生所中,药品的收益占到95%以上,剩下的5%大多数是接产或缝合收费。也就是说一个医疗机构的医疗收入仅有5%,以药养医的情况已经十分严重。还有不得不提的是,除了个别村卫生所确实是集体性质外,绝大多数卫生所实质上已是个体,村大队对卫生所不闻不问,将其和杂货部一样看待,这也是三级医疗保健网底破了的集中体现。

(二)村卫生所作为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有一定的政策优势,为此,村卫生所成为农村从事医疗行为的“抢手山芋”。在今天的形势下,“一村一所”的模式有所松动,在xx城调研时,xx城村有卫生所2家,卫生院1家,xx村有卫生所2家,xx城村有卫生所2家,xx村有卫生所2家,下城公村有卫生所xx家,这些卫生所都是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有合法证照;而在金村镇枣园村,有村卫生所3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只有1个,在司药人员开的卫生所中,许可证上的卫生所负责人手中无证,也在家开有卫生所,但是许可证上登记的负责人是此人,又不能说他无证,另外一家,手中持有合作医疗办颁发的定点医疗机构证件,这样形成了三家都有证,三家都无证的尴尬,造成药品监管的被动。

二、村卫生所药品购进情况

(一)合法渠道

1、从有批发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购进。在调查过的卫生所中,100%的卫生所都有在此种合法企业进药。也只有这种购进方式才是合法的;

2、从相关渠道领取药品,如防疫疫苗、糖丸等。

(二)非法渠道

1、从药品零售企业购进药品。此种行为虽然大部分卫生所负责人也知道不合法,但在卫生所的营业中,也是不得以而为之,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 部分药品的批发价格比药店的零售价格还高,卫生所就近在药店购进药品又方便又实惠;第二、部分村卫生所药品流量较小,而部分药品的使用更少,药品批发企业不会给他们拆开大包装,以小单位销售;第三、药品配送企业以固定时间送药,不能满足卫生所的`日常药品使用;

2、从乡镇卫生院购进药品。随着新型合作医疗的开展,村级卫生所承担着所在村村民的门诊费,而门诊费必须由卫生所向乡镇卫生院兑换现金,而卫生院为了小集体的利益,把兑换的门诊费给卫生所直接换成了药品,这种行为其实已经构成了卫生院的无证批发药品和卫生所的违法购进药品事实,这种情况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存在。

3、从个体非法药贩手中购进药品。个体非法药贩基本分三种,一是以非法购销药品为职业的。 这些人通常都打有一个药品经营企业的名义进行销售药品,如在xx镇的药贩x某打着"xx药品经销部"这个不存在的企业的旗号兜售其药品。这种药贩经销的绝大多数都是假药,严重扰乱着农村药品市场秩序,危害极大,是我们重点打击的对象;二是合法药品批发企业的业务员,在销售本企业产品同时,自己还带有非本单位药品,一般情况下,他们带的药品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等卫生所使用完药品后才索要药款,以躲避卫生所向其索要发票,进而在药监部门查处时逃避责任;三是个人到外地顺便捎带些药品以获利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农村最常见而群众又不理解的,就是自己在其他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的药品未使用完,放在卫生所能卖一点算一点,这种药品卫生所无利可图,但卫生所人员碍于情面会放在所里代卖。

(三)验收记录情况

我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法律的规定,要求涉药单位建立药品购进验收记录,经过近二年不间断的督促,药品购进验收的记录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村卫生所在记录药品时,只是简单地对照购进发票,照抄上面的内容,票据上没有的,购进验收记录上也体现不出,特别是在最后的验收情况栏中,卫生所的填写基本上都是空白,可见,验收记录还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甚至应该说是在应付药监部门,记录的重要性相对人理解严重不足,个体诊所也是如此。

三、卫生所药品的保管情况

卫生所药品的保管比较松散,在调查过的xx个卫生所中,对药品定期进行清理的仅仅9个,在检查中会发现,一些过期、失效的劣药不及时销毁,如在xx村卫生所的药架上,摆放着20多年以前的针剂近10种,看情形卫生所也不会再使用这些药品了,但反映出了卫生所对药品管理的不善。

(一) 药品随意摆放

村卫生所药品的摆放随意性很大,在工作中我们一直提倡药品分类摆放,这是药品分类管理最起码的要求,通过检查村卫生所,我们可以看到,药品摆放的整齐度、外观整洁度与药房的规模大小成正比,有相当部分卫生所药房设在家中,药品、蔬菜、食品、生活用品、杂物等各种物品堆放在一起,使人在感观上对药品的疗效产生怀疑。

(二) 药品的效期管理不足

药品的效期管理对一个卫生所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卫生所在购进药品时,离药品效期越近,其风险就越大,而且在我县的村卫生所,仅xx、xx、xx三个乡镇,就有92%的村卫生所只有一名医生,经济上也是自收自支,这样在药品效期快到之前,卫生所医生必然会加大该种药品的使用频次,药品的使用合理性就得不到保障,或者即使药品过期了,还是照样使用。还有绝大多数的村卫生所,因为脱离集体,药品不报损,过期药品依然摆在货架上。口服药品,尤其是中成药,相当多的卫生所医生认为只要没有严重污染,依然可以使用。在实际中,他们也是如此操作。

四、卫生所涉药人员管理

在检查过程中,常发现卫生所开着门也有人,但一问,看门的会说医生不在。给人看病的医生不在,那还开什么门?不错,在家户式卫生所中,司药人员往往就是家里的"闲人",他们既不培训,也不体检,对药品管理知识一无所知,仅凭道听途说的一星半点就开方卖药,他们是农村药品销售端最可怕的隐患。

五、卫生所药品管理知识欠缺

村级卫生所工作人员对药品的管理知识十分欠缺,主要表现在:不凭处方使用药品,不明白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区别,将卫生所当成了两用机构,既可看病,又可卖药。将药品调配给患者时,不给患者药品说明书,不讲清服用药品注意事项;擅自调换药品的包装。在农村卫生所检查时,经常发现,有的卫生所把小包装药品拆开放入大瓶中,其理由就是取药时方便,不知道药品外包装也是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擅自自配制剂;药品的不良反应不登记不上报,在xx个村卫生所中,xxxx年度没有一家上报一件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此外在本医疗机构内用食品冒充药品;一次性医疗器械购进、使用不记录,用后不销毁或销毁后不登记等现象时有发生。

六、卫生所的监管思考

(一)认真调研,依法行政

在监管的同时,认真调研,了解村卫生所的难处,打击违法涉药行为,是维护卫生所生存的重要途径。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xx镇、xx镇、xx镇三乡镇有无证经营药品户24家,这些无证户大多都是家户式经营,这种模式在监管中难取证、难处理、难取缔,反复性强,只有采取保持持续监管的高压势态,让他们自动放弃,停止经营。

(二)规范卫生所的购药渠道

加强药品批发企业在我县销售行为的监管,在只要规范、合法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我县药品主渠道的经营动态,与主渠道建立监管、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与此同时,使主渠道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

(三)加强培训,提高卫生所人员素质

农村卫生所造成药品管理上的不规范,主要和涉药人员的素质有关,在调研的三个乡镇中,63%的村卫生所医生是通过省卫生厅集中进行的一次培训,取得中专毕业证的,也就是说这63%的人员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即使在取得中专毕业证后,他们的管理思维和业务水平也令人担忧。在与村卫生所负责人座谈时,他们张口的第一句话就是经济效益太差,他们的思维还是停留在旧的医药资源统一配置的年代,卫生所作为一级医疗机构,应该让全村的人都到村卫生所看病买药,把个体诊所、零售药店当作异物,认为它们的存在出现,阻碍了卫生所的发展,从政策精神上看,应该是药店凭价格优势,村卫生所凭信用与医疗技术优势进行生存和发展竞争。上述卫生所人员观念,如不改变,常此以往,必然形成恶性竞争,导致药品质量的不稳定,假劣药品屡打不绝。

(四)加强监督管理与指导

在调研中,xx家村卫生所不论是出于真心,还是出于应付,都谈到了希望药监部门多来指导、规范,及时发现问题,有什么政策,及时通知大家。卫生所按要求整改,尽量少罚款。这一方面反映出了药监执法的力度大,也反映出了药监人与相对人沟通少。药品监管与卫生所药品管理,要在依法行政的同时,参入人性化管理,局与所沟通,药监人与涉药人员学习、交流,比如向老中医学习中药饮片的真假劣鉴别知识,相互间取长补短,让卫生所人员在主观上有合法经营药品、合理使用药品的想法,以此支配其行为。如果只采取简单的强硬手段,只会使卫生所违法行为更隐蔽,危害更大,药品监管难度也更大。在规范指导的同时,监管也不能松,监管能督促卫生所整改和规范。以法制、人性的模式,合法、合情、合理的管理,才能使药监人与被监管对象之间,形成正常的监管关系,才能形成村卫生所与药监部门“双赢”的局面。

通过对xx、xx、xx三个乡镇的调研,我们及时发现了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有的放失,针对农村卫生所的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思路,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并付诸实践。

调研村级调研报告篇4

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全面覆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我们通过基层实地考察、征求意见等形式就村级文化设施器材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和调研。

xx县位于陕西东南部,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2个镇、318个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是革命老区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把村级文化设施器材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进一步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器材的管理和使用,使其真正在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和谐新农村中发挥作用,极大的丰富和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配送情况。自2007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重视、扶持基层文化建设的机遇,加大申报和争取力度,几年来,省文化厅共为我县191个村(社区)、28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小区)配送了锣鼓、乐器、服装等文化活动器材。从2009年以来,为全县19个乡镇基层服务点、10个社区基层服务点配送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建设318个农家书屋、10个数字化农家书屋、22个公共电子阅览室,并已完全对外开放,为城乡群众参加和分享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精神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我县广大群众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管理情况。为确保公共文化器材不损坏,不流失,有人维护,有人管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本需求,我们要求各镇、各村(社区)责任到人,加强管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村级文化器材管理情况良好。首先,配发给各村(社区)的文化器材,镇文化站都逐村逐件的清点、登记,村(社区)也能按件登记造册,统一管理,确保了文化器材按计划配送到位,不漏件,不重复。其次,文化站、村委会、自乐班等都能安排专门的器材存放点,保持器材摆放有序、卫生、安全,并安排专人对器材进行管理,定期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开展活动时能正常使用。再次,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坚持“谁接收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提取、使用器材实行登记制,谁提取谁签字,并严禁文化器材私自借给他人使用和租用。镇文化站安排专人每季度对各村、自乐班、文化大院的文化器材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使用情况。在调研中得知,我县绝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器材能得到合理使用,如配备给自乐班、文化大院的器材都能常期使用,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活动;配送给社区、移民安置点(小区)的器材也能够常期使用,尤其是音响、灯光、乐器类,大部分用于广场舞、民间乐队等各类大众文化活动中;也有部分行政村对文化活动器材不能合理使用,一年中只有在大型节庆活动中使用几次,使用率低,没有使文化活动器材真正发挥作用。

近年来我县文化活动器材的配送使用和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通过调研发现,仍存在一些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具体体现在:

(一)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不足。部分乡镇在文化工作方面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文化经费投入不足;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器材等管理人员没有工资报酬,加之开展活动没有专项经费,严重制约了文化活动开展,导致文化设施器材使用率不高。

(二)器材管理不力,导致设备闲置。有部分村条件较差,交通不便,没有办公用房,造成器材设备无固定存放地点。另有部分村(社区)对文化设备、器材的管理不够细致,有的设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没有得到及时维修;有的存在设备闲置,有的村节庆纪念日没有正常开展活动,导致部分设备没有发挥作用。

(三)配送不够合理,作用发挥有限。虽然省市已分批次配送了文化活动器材及设备,但仍无法满足我县所有文化站及文化活动室的需求,而且配送的部分农村文化活动器材不适合农村实际,适用性不强,比如大鼓不好使用,扬琴不会使用等,致使文化器材闲置,不同程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四)专业人才匮乏,制约活动开展。近年来,虽然我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并不健全,特别是缺乏文化专业人才,导致很多器材不会使用,甚至有的拿着器材不知道干啥用。还有部分文化站长和文化专干对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还是外行,许多文化专干知识老化,专业素质不适应岗位需要,阻碍和制约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导致村级文化活动器材不能起到丰富活跃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大经费投入。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文化工作方面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做好基层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引导和鼓励全民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同时加大文化经费投入,确保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日常化,自乐班、文化大院等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文化活动,使村级文化设施器材得到充分利用。

(二)制定管理制度,强化责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文化设施器材管理使用制度,文化站、村委会、自乐班、文化大院要安排好专门的文化器材存放点,落实专人管理,确定热爱公益事业、文化程度较高、责任心强、热心为公益文化事业服务的人员具体担任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对设备进行管理、维护和使用,对设施器材造册登记,履行正常的借用、归还手续,严禁文化器材私自借给他人使用和租用。同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定期检查器材是否完好无损,凡造成损坏或丢失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以此保证各项器材设备在开展活动时得到正常使用。

(三)合理配备器材,保证发挥作用。建议省市以后在村级文化活动器材配送上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尽可能选配一些农村经济实用的文化器材,基于现在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建议给各村配备便携式音箱、电子琴、架子鼓以及适宜农村的锣鼓响器等,以便各村组织开展活动时派上用场、发挥作用。

(四)加强人才培训,提升能力水平。制定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配备好基层文化阵地的文艺专业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稳定工作队伍。同时要大力发掘社会人才,培养文化骨干,建立一支扎根基层、融于群众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切实解决农村文化人才青黄不接、奇缺匮乏等问题。对文化干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加大培训力度,保证文化干部具备基本的

综合素质和业务工作技能,使其能够适应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

调研村级调研报告篇5

【经验提要】

【基本情况】

岚县位于吕梁山北端,汾河上游,北靠岢岚,西接兴县,东邻静乐,南连娄烦、方山。全县辖4镇8乡,136个行政村(合并前167个)、336个自然村,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5.4万。2019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95元。2019年全县16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破零”,13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占78.4%,其中5―10万元89个村,10―50万元38个村,50―100万元3个村,100万元以上1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主要做法】

(二)创新模式,因村施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1、以盘活集体资产实现“破零”。以“三资”清理为突破口,通过整合集体土地、财产等村集体资源,盘活存量,提高资产利用率,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顺会乡戍子村通过集中流转集体土地500余亩入股村祥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顺会乡牛湾子村整合村集体土地50余亩新建蔬菜大棚19座,通过租赁给本村种植大户,每年实现集体收益14000元、户均收入33000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和种粮大户增收“双赢”的局面。

2、以开发集体资源实现“破零”。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创新机制,实现集体经济“破零”。王狮乡紧抓岚县被确定为全省林业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县的政策机遇,依托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乘势而为,以蛤蟆神村和府台村为试点,依托5000亩退耕还林地,采取“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构建林业资产收益脱贫新模式,造林公司通过村集体以土地流转的形式获得退耕土地20年的经营权,因地制宜发展沙棘、中药材等林业产业,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进行林业生产,参与沙棘管理管护,剪枝整形收果,村集体在土地流转期内获得每年每亩10元的公益金。目前,蛤蟆神村流转退耕地2254亩,村集体每年收入22540元,府台村流转退耕地1040亩,村集体每年可收入104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

3、以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破零”。利用由村集体领办企业或合作社,延长产业链条,实行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实现集体经济“破零”。上明乡官桥村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按照“村委主导、合作社运营、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群众共享”的思路,借助整村脱贫的有利时机,扩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品牌,培育村级特色主导产业,实现集体经济“破零”。王狮乡史家庄村与山西新大象集团合作发展生猪养殖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享受金融扶贫贷款政策,由新大象集团进行担保,贫困户贷款入股,年底分红至少可达到15%,按每户入股金额5万元计算,每户至少增收7500元,实现稳定脱贫,村集体按入股金额20万元计算,年收益将达到3万元。

4、以实施光伏产业实现“破零”。借助资源、地理等优势,内引外联、企地联合,加快发展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县扶贫开发总公司为主体,按照“成本控制、效益优先”的原则,与山西华润和山西晋能合作的方式,采取集中式与分布式,建设梁家庄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30mw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34mw,全县112个贫困村每村收益2—3万元、深度贫困户每年收入不少于3000元、持续20年的收入,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和贫困户收入共赢。

5、以整合各类资源实现“破零”。通过争取上级政策或整合扶贫资金,发展项目获得集体收益。顺会乡扶持龙头企业,整合使用扶贫资金实施肉羊育肥项目,采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合作模式,整合使用扶贫资金129.96万元入股合作社,在10%的保底分红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社收益情况,实行二次分红,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村集体获得收益。土峪乡东土峪村筹集资金20余万购置农机具,通过租赁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破零”。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街道社区调研报告5篇

机构调研报告5篇

管理情况调研报告5篇

餐饮类调研报告5篇

商场调研报告5篇

乡村体育调研报告5篇

大学安全调研报告5篇

广告调研报告5篇

农村生活调研报告5篇

下乡实践调研报告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0327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