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报告网 >调研报告

农村建设办调研报告8篇

调研报告可以包括图表、表格和图像,以更好地传达信息,调研报告写好了对于接下来是有着很好的参考意义的,92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农村建设办调研报告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农村建设办调研报告8篇

农村建设办调研报告篇1

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xx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xx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xx办事处是xx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3、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作用。要充分运用国家相关的文化扶持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挥好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4、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对部分村一些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并加以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推陈出新。利用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产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5、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新路。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我们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加以引领和疏导。加强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整合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文化资源,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事组织好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农民营造自演自赏、自娱自乐和强身健体,崇尚科学文明文化的氛围。

农村建设办调研报告篇2

20xx年8月份我荣幸的被组织录取,光荣的进入了寺庄镇箭头村担任村长助理一职。在短短的几十天的工作中,我对箭头这个产业转型的村子有些许了解。在此将我个人观点发表于下:

箭头村是一个有2100多人的中等村落,在前些年的时候是寺庄地区的第四大村,随着出外求学人口的.增加,箭头村的人口也逐年呈现负增长,由以前的2300多人减少到现在的2100人,村民选举时箭头1500个选民,寺庄村1800个选民,而在以前两个村落的人口差距仅为100多个。箭头村拥有6个村民小组,在这个资源缺乏靠天吃饭的村子里,是经历了由工业到农业的转型变化,促使了箭头村体制改革和劳动力的巨大变化。

工业向农业转型是箭头村的一个亮点,也是群众寻找致富的另一途径。

箭头村从工业向农业转型的过程中,福乐铁厂的兴衰直接影响到整个村子的变化,从村庄的经济性质,人员分布,经济收入,劳动力聚散及生产生活等方面,铁厂自20xx年因各种原因倒闭至今,箭头村发生了由工业到农业经济体制的根本变化,从人均收入的减少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和闲散人口的密集,从农民收入保障的降低和村委由盛及衰的沿革。

充分可以看出,工业衰败带给人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据了解,箭头铁厂兴盛阶段,在铁厂务工的人数达到300—400人。光外村务工人员也有100—200人。村里的机动四轮跑运输铁块的也有很多。农民收入在6000元/年以上。在当时的经济状况和时代背景下,这样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但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地下资源日益掏空,地壳下陷尤其给搞运输为生的村民造成成本上升,成为极大的'不便,原先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铁厂,球摊厂随之倒闭,村民的就业问题成了最大的困扰。原先在周边区红极一时的箭头村迅速衰败下来,从生活各个侧面便可反映这一变化。

随着箭头铁厂的倒闭,箭头这样缺乏资源的前不临城。后不临镇的分界村,在新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蔬菜温室大棚种植和养殖业的催生和兴起无疑是解决村民收入的又一新的途径,据了解,现在村民劳动力的人员动态有以下几个方向:

1、自建蔬菜温室大棚。

箭头村现有20余户进行温室大棚种植,按每家有三个大棚计算,总共有70—80个大棚,并且都是简易的大棚,冬天温室较少,农民的生产期限也固定在春天到冬初的这段时间,到冬天就可以安享天伦了。一个大棚的建设费用在6000多元,塑料薄膜的损耗大。以往的大棚年收入在20xx0元以上,而随着蔬菜价格的不断上涨,今年农户的收入会更加可观。但是蔬菜大棚是一个投资大,雇佣人员多,风险与利润并存的项目,有许多农户还是不能承受,以至于没有敢于下口吃这块"肉"。并且如果管理不好的话极有可能亏损!

并且,蔬菜品种的单一和销售渠道的限制和规模的小型化,使得这一看似不错的农业新机制难以搞大搞活。我们都知道,蔬菜大棚的建设和技术都是从山东寿光县种植能手李师傅那里学到的,他们的“一县一品”的销售渠道和种植方法可能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与之相比较的.。但是箭头村蔬菜种植仅仅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境界,如果想更大,更快,更强,更广的发展,还需要时间和财力的大力支持。

2、苗圃的基地建设是今年的主要任务。箭头村也在大力发展苗圃,现在的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建中,从中赢利的农户也是新型农业的受益着!

3、石渣厂。周边的石渣开采还是吸引了大部分的无业人员。

4、城乡工地。许多人都靠外出打工(即贴小工)挣钱,这样的收入尽管不是很差,但是工作强度大,长期在外令人担忧!

5、村民独自经营。新型行业的兴起带动了许多有胆识有魄力的人在外经营,但是只是少数人!

今年箭头村的工业有了新的项目。与泫氏铸管签定加工协议,与野川签定炼铁协议等。可能会解决村里的很多闲置劳动力,这样的工业再次兴盛也充分说明了,农业带动工业,工业反哺农业,农业和工业是息息相关,互相制约,互相进步!

箭头村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出现很大缺陷,种植品种单一,以单纯的玉米为主,小麦,大豆,高粱,谷子的种植少了,致使土壤肥力下降,收入随市场行情而定,投入人力精力大,回报小!不但没有解决农户的收入和闲暇时间,反而带动了箭头附近的一大批村落的农户,单一种植。这样是一个恶性循环,土地的使用能力会逐年下降,另人担忧!

从工业、农业、教育、卫生、副业等几个方面来看,村子的基本状况是相对来说平缓的发展,只有经过更深刻的调查和研讨,发现新的经济形式,创造新的经济体制,发挥优势,屏弃劣势,才能促进箭头村的新发展!

农村建设办调研报告篇3

一、xx市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

(一)立足市情,确立建设重点。紧密结合市情,xx确立了本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五个重点。一是工矿所在地新农村社区建设。分煤矿所在地和产业集聚区内两种类型。煤矿所在地新农村社区建设侧重于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实现企地融合发展、共建共赢。产业集聚区内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则按照“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以产促城”的理念,与产业集聚区统筹规划、共同建设。目前,7个煤矿所在地社区基本建成(有两个煤矿所在地不宜建设社区)。二是采煤沉陷区居民安置地新农村社区建设。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xx沉陷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已有9个乡镇53个行政村176个自然村因采煤沉陷。搞好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工作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xx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也是xx最大的民生问题。该类新农村社区建设侧重于交通方便、生活便利、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生态良好。现已建成形成规模的沉陷区安置社区6个,处在起步建设中的7个。三是旅游景点所在地新农村社区建设。结合旅游开发,将景点所在村与景点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实现新农村与旅游景点相协调、相配套、相融合、相促进.4个旅游景点社区正在加紧建设中。四是乡镇政府驻地新农村社区建设。围绕宜商、宜业、宜居的目标,充分发挥乡镇政府驻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势,将周边村纳入镇区规划,提高乡镇政府驻地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网络。xx市酂城、李寨、陈集、王集、高庄、太丘、黄口、顺和、卧龙等一批现代化小城镇社区建设在短期内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五是一般村村庄整合建设中心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一般性村庄整合并点,建成一个个交通便利、生活方便、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中心村,推进农村社区化、城乡一体化。顺和乡高平房社区、太丘镇黄桥社区、卧龙乡浑河社区等一大批中心村象雨后春笋般纷纷拔起。

(二)着眼长远,科学编制规划。一是科学编制新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广大农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依据市情,xx市委托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了新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将全市现有3600多个自然村庄规划整合为140个新农村社区(中心村)。其中,工矿所在地社区20个,采煤沉陷安置社区18个,旅游景点所在地社区4个(分别与所在政府驻地社区或中心村共同建设),乡镇政府驻地社区23个,一般中心村79个。二是科学编制新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公开招标了4家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确定的新农村社区实施高标准规划。在规划编制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体现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目前,已完成新农村社区规划79个,9月底所有新农村社区规划全部完成。

(三)创新机制,搞活建设方式。xx市新农村建设“五个重点”,在建设侧重点上各不相同,在建设方式上也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主要有工农共建、部门帮建、民企助建、村民联建、市场促建等五种类型。一是)(工农共建。工矿所在地和采煤沉陷区居民安置地的新农村建设与煤矿企业紧密相联,xx市“五个重点”新农村建设思路得到了永煤、神火两大集团的关注,他们认为该思路可以有效解决煤矿企业多年想干而干不了的事情,可以有效解决企业与地方群众沟通难、沉陷区居民搬迁难等长期不解的难题。在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上形成了“乡村1/3,市1/3,工矿企业1/3”的“工农共建”共识。二是部门帮建。发挥市直部门联系面广、门路多等优势,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部门帮扶工作。xx市向新农村社区派驻了市直部门帮扶工作队,发挥了很好的帮扶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xx市通过部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累计已超过14000万元。三是民企助建。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作用,鼓励民营企业家为新农村建设做贡献。目前已有60多家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了新农村社区建设。如,华星集团投资50万元支持了李寨镇政府驻地社区道路建设,投资30多万元为十八里镇李窑村安装了高杆路灯100套;小龙人教育集团投资16万元为芒山镇陈楼村修建了水泥路;中州棉业公司帮助酂城镇酂东社区实施了旧房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四是村民联建。由村民民主选举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由理事会具体负责工程预算、组织招标、资金筹集、质量监管等,所有程序公开透明,村民明明白白。如,城厢乡沱滨社区,由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公开招标施工企业、监督进料、监督质量等,农民按成本价住房,大家十分满意;酂城镇政府驻地社区建设中,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全程参与,农民达成了一致意见,旧村拆迁和新社区建设十分顺利。卧龙乡浑河社区、太丘镇黄桥社区、新桥乡朱楼社区等,都是通过理事会管理实现村民联建的好典型。五是市场促建。即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新农村。按照“群众有利益、政府有收益、开发商有利润、社区有形象”的.原则,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经营城市的办法,由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参与,将新农村社区建设推向市场,调动各种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

(四)尊重民意,制定扶持政策。为强力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政策,涉及财政、土地、税费、金融、待遇等方面。一是财政政策。市本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今年市财政预算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2880万元,较上年增长20%。二是税费政策。新农村社区建设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50%以专项拨付的形式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与社区建设相关的质检费、实验费、避雷检测费、主体结构检测费、屋面防水检测费等,相关职能部门全部免收,并积极提供优质服务;到新农村社区建房或购房的农户,旧宅基拆除复垦成耕地后,市国土部门、房管部门免费为其办理相关土地使用证、房产证。三是土地政策。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治理,在拆旧建新中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除保障新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外,富余指标转让后收益全部用于整治村新农村社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对农户的拆迁补偿等。三是信贷政策。在新农村建设中符合贷款条件的,市政府协调金融部门给予小额贷款支持。今年以来,已发放新农村建设小额贷款9000多万元。四是待遇政策。入住新农村社区的农民可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实行双重户口(农村户口、城镇户口)政策。保留原承包土地,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和国家惠农政策;在养老保险、子女入学、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待遇等。

(五)培植产业,促进农民增收。xx市把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作为培植经济产业、促进生产发展的切入点。已建设现代种植小区23个,标准化养殖小区36个,发展各类专业村261个,发展规范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7个,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特色产业村不断涌现,如薛湖镇聂寨村的食用菌、马牧乡西董楼村的多种经营、顺和镇高平房村的板材加工、陈集镇代井村的实木家具、王集乡蔡各村的手工饰品、条河乡李各村的铜件加工、太丘镇黄桥村的玩具加工、陈官庄乡胡庄村的畜禽屠宰与羽毛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经济支撑。

二、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xx市新农村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制约因素和问题:

(一)农户之间的现有经济基础差别影响新农村社区建设进程。除急需建房户外,由于户与户间经济基础差别很大,富裕的农户搬入新农村社区热情很高,较穷的农户短期内很难向社区集中。

(二)现有的大量新建楼房影响新农村社区建设进度。近年来,富裕起来的农民建房积极性很高,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新建房屋秩序十分混乱,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沿路建房、村外建房现象,特别是在市南乡镇,这种现象占到50%以上,这些农户让他们搬迁到规划区建房难度很大。

(三)有限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限制了新农村社区的快速发展。上级每年下达的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有限,很难满足新农村社区快速发展的需要。

(四)建设资金不足成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制约瓶颈。新农村社区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市财政每年预算的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十分有限,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十分有限,单纯依靠农民自身建设新农村存在相当大的难度。

(五)各部门支农项目投入机制不协调。近年来,国家、省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但这些投入是通过多个部门、多种渠道下达的,由于没有一个正式机构进行统筹管理、协调安排,存在各自为战、效率偏低现象。尽管xx市近年来一直在努力做好项目整合工作,由于部门利益十分严重,整合效果很不理想。

三、意见和建议

(一)树立“短期造局,长期建设”的思想。短期内,新农村社区要规划好,启动好,着力完善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形成强大的吸引力。新农村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要做好打长远丈、打攻艰战的思想准备,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户率先搬进新农村社区,不搞一刀切,走典型带动、循序渐进的路子,逐步把xx市新农村社区建设引向深入。

(二)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建设新农村社区,将多个行政村整合集聚到一起,用地问题是最大的瓶颈难题。要将新农村社区建设与“占一补一”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为新农村社区建设置换充足的用地空间。

(三)创新新农村社区建设投融资机制。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农户拆迁、宅基地复垦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农户搬迁形成的建设用地节余指标收益必须在转让后才能得到,市财政、乡镇、村集体都无力提前预付。建议依托金融部门成立新农村建设投资中心,让投资中心参与新农村建设,由投资中心借付建设用地节余指标转让收益给拆旧建新村集体组织用于农户拆迁补偿、宅基地复垦、新农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待节余指标转让后利用收益还贷投资中心,保障拆旧建新和新农村社区建设顺利进行。

(四)加大支农项目整合力度。建议由市发改委、财政局、新农村办公室等牵头成立支农项目整合机构,把各部门涉农项目有效整合,统筹管理,科学安排,按照新农村社区建设年度计划,集中投放,整村推进,着力打造典型,以点带面,推进xx市新农村社区建设快速发展。

农村建设办调研报告篇4

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富拉尔基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富拉尔基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富拉尔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山西省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

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农村建设办调研报告篇5

根据省委领导干部会议精神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关于加大监督工作力度、充实监督工作内容的要求,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效东牵头,省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委员屠锦敏任组长、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忠敬任副组长、全国人大代表许海为成员的省人大常委会农村公路调研组于78月对我省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先决条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十一五以来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掀起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高潮。今年已进入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四年,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进展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行科学部署,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调研组先到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等省直部门进行了调研座谈,了解了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情况;又深入到甘南、定西、庆阳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听取了三个州(市)政府及临潭县、安定区、西峰区三个县(区)政府关于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汇报,并实地查看了夏河县、陇西县、宁县等六县(区)十多个乡镇和二十多个行政村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情况。同时,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还委托陇南市、张掖市、临夏市、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我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狠抓落实,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全省广大农村的交通运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截止2008年底,全省建成农村公路90817公里,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86%,其中,县道15626公里、乡道11971公里、村道63220公里,全省100%的乡镇通了公路,79?5%的乡镇通了沥青(水泥)路,92.5%的建制村通了公路。农村公路的建设,解决了农民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改变了农村交通环境和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促进了当地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公路建设目标责任得到落实

十一五以来,为确保部省共建意见确定的任务按期完成,省交通运输厅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运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抓两头、带中间(抓高速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带动国省干线路网改造)、五路优先(民族团结路、扶贫开发路、旅游资源路、工矿企业路、农业发展路)的工作思路,结合各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全省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并在后期的修订过程中,将垦区、移民区和林业区的农村公路建设也纳入整体规划当中,使农村公路建设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省发改委会同省交通厅组织编制了十一五通乡油路和农村公路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市州、县区两级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本地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省交通厅制定了《甘肃省农村公路督查办法》,成立了农村公路督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各公路总段技术骨干,向14个市(州)派驻了巡回督查组,专门负责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进度、质量的督查工作,从而有效地保障了项目进度与质量,提高了农村公路的建设效益,保障了农村公路建养管工作的协调发展。

(二)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农村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我省地方财力薄弱,农村公路建设主要靠国家支持。因此,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等有关部门千方百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20062008年,我省共争取中央资金51.82亿元支持农村公路建设,其中,乡镇通油路工程25.8亿元,建制村通达工程26.0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1382公里,其中,乡镇通油路工程8210公里、建制村通达工程33172公里。2009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交通运输部预安排我省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补助资金19.8亿元,其中,乡镇通油路工程9.9亿元,计划解决107个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达工程9.9亿元,计划解决597个建制村通公路。国家发改委下达灾后重建资金18.4亿元,安排灾后重建公路项目2533项13411.4公里,计划分两年完成。截止今年8月底,全省建成农村公路1322项8665公里,完成投资18.1亿元,占总投资的40%。

为了缓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压力,我省在积极争取中央补助资金的同时,各级政府从有限的财政资金中挤出一定数量的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通过银行贷款、群众集资、社会捐助和发动农民投工投劳等多种渠道和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2008年,省交通运输厅贷款2亿元,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因材料和人工费上涨缺口的补助。

(三)加强监督管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稳步提高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把好字当头,质量为先的思想和农村公路建设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目标贯穿于工程建设始终,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上有关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规定。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采取短训班、技术讲座、科技下乡、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对一线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指导培训,有效地保障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标、原材料入口等重点环节的督查力度。充分发挥专业监理队伍、新闻媒体和群众义务监督员的作用,狠抓督查落实和日常检测,初步形成了政府监督,建设单位负责,企业自检,社会监理四级质量保证体系。

(四)创新体制机制,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面推??

按照国务院责任以县级政府为主体,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机制为主体,落实和监管以交通部门为主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精神,2007年,省交通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并经省政府批转实施。为保证《实施意见》顺利执行,省交通主管部门根据甘肃实际,制定了《甘肃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办法》,确定了先试点、再完善、后推广的三步走改革方案。为弥补省级财政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面配套不足的`问题,省交通主管部门多方筹措2.98亿元,分年度对农村公路养护维修工程按有关规定给予了一定投入。经过两年的试点推广,《实施意见》今年在全省范围内推开。截止目前,全省有13个市州出台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有63个县市区出台了《实施细则》,有1146个乡镇相继设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站),大部分行政村设立了养护小组。从落实情况看,绝大部分市州和县区基本能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将市级财政每年新增收入的12%、县级财政收入的23%列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和养护管理人员的工资也在逐步纳入本级财政供给,为机构、人员、资金的三落实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历史欠账多,建设任务依然很重

我省地方财力薄弱,长期以来基本没有大的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尽管近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但路网密度仍比较低,与广大农民群众方便出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断头路比较普遍,联网路尚未形成,大部分自然村通达深度不够;路面技术等级低,除少量三级路外,大部分是四级路及等外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老少边贫地区农村公路缺桥少涵、晴通雨阻的现象比较严重。按照部省协议的要求,到十一五末,我省还有15.5%乡镇需要建设通畅工程,7.5%的建制村需要建设通达工程,尚需共建农村公路2.78万公里。十一五规划的建设任务完成后,若按全省100%的乡镇和80%的行政村通油路的建设目标测算,我省还需要建设通乡油路约1000公里和通村油路5.8万公里。

(二)国家补助标准偏低,影响建设达标和质量提高

我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支持。但由于我省地质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据实地测算,我省通乡油路每公里造价约为:河西地区4550万元,陇东南地区5565万元,陇南及甘南地区6075万元;通村公路每公里造价约为:水泥路3040万元,油路2030万元。而目前国家对我省农村公路的补助标准为:通乡油路每公里40万元,通村砂路每公里10万元:对通村沥青路(水泥路)的补助标准为:老少边穷地区每公里20万元,其他地区每公里10万元。由于国家补助标准相对偏低,省级财政没有相应补贴,市县财政配套困难,建设资金与公路技术标准、质量标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受资金制约,农村公路设计、建设只能以国家补助资金为限,农村公路很多必要的防护项目、涵洞构造物、安全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交通安全隐患突出。特别是2007年以来原材料、人工费用价格上涨过快,项目实施难度陡然加大。由于难以引进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施工单位,工程流标现象越来越多。

(三)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农村公路养护费用明显不足

我省实施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以来,大多数市州、县区都非常重视,出台了具体的改革意见和实施细则。但是,仍有部分县区政府重视不够,未能按规定出台实施细则,养护配套资金也没有落到实处。大部分县区财政困难,新增财政收入的12%资金数额很有限,筹集日常养护资金难度较大。特别是国扶贫困县,大部分无力提取养护经费,即使按每年财政收入的23%的要求列入了计划,但对农村公路里程较多的县而言,所提费用也无法满足日常养护管理需要。由于养护资金不足,加之部分县区观念保守,等靠要思想严重,相当一部分农村公路存在以建代养、有路不养和建好失养等问题,更缺乏探索创新的具体行动。

(四)建设资金到位迟,直接影响工程进度

从20xx年开始,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由省级财政通过市级财政拨付到县级财政部门,再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工程进度拨到项目建设单位,部分财政直管县资金由省级财政直接拨到县级财政。在调研中,各地普遍反映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到位迟的问题。据了解,许多地方2008年的工程早已完工,但建设资金至今没有到位。有些项目的资金虽然下达,但错过了施工季节,影响了年度建设任务的完成。2009年已经时间过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计划5月和8月分批下达,但资金至今没有正式下达。定西市2009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较大,截止7月份,除扩大内需项目的资金到位外,其他项目的建设资金均没有到位。灾后重建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已完成投资2600万元,而建设资金分文未到。部分项目因资金问题进度放缓,个别项目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到位迟,且存在挤占挪用现象,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五)技术管理人员缺乏,路政管理亟待加强

目前,我省从事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人员约4457人,具有技术职称者689人,占总人数的24?4%;其中,高级职称17人,仅占0?38%;中级职称193人,仅占4?33%;初级职称479人,占10?75%。现有技术人员大多是从事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多年的职工,文化和专业水平都不高。自2006年以来,我省农村公路建设以每年1万公里的速度快速增加,技术、管理人员紧缺与建设项目相对较多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直接影响了公路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也影响了路政管理和公路养护。我省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多为四级及其以下标准,由于路政管理缺乏有效手段且管理力量薄弱,农村道路损耗较大,新修的路没几年就被压坏了。目前,高等级收费公路采用计重收费,许多大吨位车辆为节省过路费经常绕道农村公路行驶。省内在建的高速公路、铁路等大型施工现场较多,许多重型车辆对农村道路的损坏也比较大。

三、几点建议

当前,农村公路建设正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一定要提高对农村公路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建管养责任,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

(一)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超前谋划十二五规划编制

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对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开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区域协调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当前国家加大农村公路投入力度的历史机遇,将农村公路建设放在与国(省)道干线公路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考虑,加大各方面工作力度。当前,要坚持规划先行,抓紧做好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超前谋划,突出重点。要在综合评估《甘肃省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组织强有力的规划编制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在编制过程中,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带队,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衔接,使规划得到中央部委的认可,确保落到实处。与此同时,要积极向上反映情况,争取国家对我省十二五建设规划的规模和总量确定后,由省上统筹协调,根据各地实际将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上。要按照国家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做好乡镇和建制村通畅工程、农村公路的升等改造工程及断头路和联网路建设工程的编制工作。

(二)抢抓各种机遇,拓宽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渠道

要抢抓西部大开发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机遇,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政策,争取加大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补助力度。抢抓当前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做好建设项目与国家政策的对接工作,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努力扩大农村公路建设规模。抢抓我省灾后重建的机遇,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等级和通达深度,努力改善贫困灾区生产生活条件。抢抓国家扶持藏区发展、帮助甘肃制定扶持发展政策的机遇,争取把民族团结路、扶贫开发路、旅游资源路、工矿企业路、产业基地路、联网路列入国家政策扶持的范围,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对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不能估计过高,在向国家有关部委上报项目计划时,不应把建设标准较低的农村砂石路统计在已建成的公路里程中,以争取更多的国家建设计划。

在积极向国家争取资金支持的同时,还要创新思路,开阔视野,进一步拓宽农村公路建设投融资渠道。一是建议从明年开始,省财政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并逐年增加投入。二是今后财政部如继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建议我省从中拿出一块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省级补助资金。三是可以尝试将农村公路建设与高速公路建设贷款捆绑在一起实行统贷统还,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四是各县区要争取将财政转移支付中的交通建勤费全额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五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出资捐助,发动组织农民自愿投工投劳。

(三)落实责任主体,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

建议各级政府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省政府对市州政府,市州政府对县区政府、县区政府对乡镇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的责任。建立责任以县级政府为主体,投入以公共财政为主体,养护以市场机制为主体,落实和监管以交通部门为主体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和形式。多渠道争取中央对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补助,进一步加大省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养护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对财政困难县区的资金补助。建议省财政每年的收入增量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提高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地方分成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比重,同时,要督促没有落实养护责任主体的县区政府,尽快建立健全乡村道路养护机构,完善县区、乡镇、村三级养护体系。要按照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可以探索将养护工程管理人员组建若干专业养护公司,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养护权;或实行公路养护合同制,根据养护合同和养护质量支付养护费用,保证养护经费的使用效益。

(四)规范资金拨付,协调好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关系

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拨付机制,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等有关部门要建立沟通会商工作机制,做好项目计划、资金计划和进度计划之间的衔接,争取提前下达项目计划,及时下达资金计划,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克服专项资金拨付滞缓倾向,杜绝资金挤占、挪用现象。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对擅自挪用资金和调整项目计划的要按照省部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严肃查处。

根据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加大省内财政资金、扶贫资金、以工代赈等各项资金整合力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争取中央有关部委的理解和支持,将专项资金使用要求与县区的建设实际很好的结合起来。为了保证农村公路的的施工质量,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建设的招投标活动,切实加强农村公路项目的招投标管理。要严格按照《甘肃省招投标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组织招投标,可由市级交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本辖区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招投标。

(五)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路政管理水平

省交通运输厅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全省分管交通的县区长和交通局局长以及路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分管领导的政策水平和专业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各县区在通乡油路开工前,可聘请专家对从事农村公路管理、施工、监理的人员和群众代表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熟悉政策法规,了解建设内容,掌握专业技能,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鉴于目前农村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工作亟需加强,建议省政府研究出台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方面的政府规章,待条件成熟后,提交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要加强路政管理部门与项目建设单位的沟通,协调好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的建设进度,尽量减少重型施工机械对农村公路的影响。对尚未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或道路维修工程,可推迟至重点项目完工后再实施。

农村建设办调研报告篇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就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发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团体,加强文明创建,倡导社会新风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近期,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对部分县(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

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等多方面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一)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最明显的是打仗斗殴、偷盗抢劫、残害妇女儿童等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人为善、互相帮助的淳朴民风得以发扬。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较快。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政策,加大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阅报栏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xx县为例,农村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到了100%,建设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广场5个,装备农家书屋38个,阅报栏38处,添置书柜50余个,协调市委宣传部、省广电局、省关工委捐赠图书近2万册,发动县内干部职工捐赠图书1万余册,使农家书屋藏书达到或超过了省市要求标准。

(三)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有新的起色。各地、各部门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文化部门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仍以xx县为例,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各驻村干部积极开办农民夜校,开展篮球赛、拔河赛、卡拉ok大赛等文体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文化事业发展进步较快。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卓有成效。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意识和水平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核率达到90%以上。建设完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所、卫生院,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要求相比,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倡导不力。有些同志说起来重视文化建设,忙起来就放在一边,或者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有人认为,没饭吃不行,没衣穿不行,没房住不行,没钱花不行,文化活动不搞没什么大问题。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认识问题,没有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由于认识不到位,倡导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就缺乏动力,更别说扶持、建设农村文化了。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相对滞后,文化阵地萎缩。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一个乡镇来讲,是文化发展的的龙头、支柱,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二为一,变成乡镇文体广播站,职能上被削弱。80%文体广播站没有专门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器材、设施,无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乡镇文体广播站只有1个编制,文化干部身兼数职,且大都不是专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比较困难,指导培养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力不从心。

(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匮乏,农民文化活动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富裕了,家家买上了电视机;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在客观上造成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集体生产时田间地头即兴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了,一些“农村文艺人”失去了“舞台”,加之乡镇文化站没有有目的地创造机会去培养、锻炼这些人,使得农民中有专长和特长的文化人才越来越少,缺少有热情、有能力组织农民文化活动的领头人。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农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文化创新的氛围还没有营造出来。

(四)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方式过于简单。一说起农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人们马上想到了扭秧歌,再其它,基本想不起什么了。扭秧歌与前些年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一到年节儿,各地经常组织秧歌汇演,男女老少披挂上阵,很是壮观;现在的秧歌参与者多是老年人,以锻炼身体和创收为目的,文化含量打了折扣。农民缺乏主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意识和动力,农村文化活动主要靠相关部门的文化下乡,但由于各地文化部门的人员有限,精力有限,资金有限,文化下乡还没有形成制度和规模。

(五)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前些年,由于财力所限,乡镇经济薄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鼓励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投入的资金偏少。单纯为提高农村文化水平而投入的资金只占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一少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进步。

由于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滞后,致使先进文化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占领农村阵地,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良思潮还占据一定空间,庸俗、丑恶的垃圾文化正在一定范围内侵蚀着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推进农村文化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文化纳入发展规划。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关心乡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切实把发展农村文化摆上日程,将文化建设工作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确定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建立文化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文化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多出精品。尽快制定出优秀作品的奖励政策,鼓励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特征和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二)立足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从根本上说,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现状,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有阵地: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阵地,现有的小广场、礼堂、活动室等文化场所要添置设施,更新内容;开辟新的文化阵地,建设一批文化广场、球场以及其他群众文化场所。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种: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间文化,引进外来积极健康文化,培育新生优秀文化。举办各种培训班,科技讲座,引导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民间文艺人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文艺节目。

(三)创新机制,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对乡镇文化站人员建立“准入”机制,设置进入门槛,对新进文化站人员的学历、年龄,特别是业务、特长技能要设置硬性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保证文化工作者的待遇,稳定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以文化馆和各乡镇文化站为基地,分期分批对文艺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培养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艺人和“土专家”,扶持一批文化专业户,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沟通、协作,争取有特长大学生到农村实习,搞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新鲜理念,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四)强化服务,使“三下乡”活动向纵深发展。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基础薄弱,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现阶段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切实加强和改进“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政府买单,群众看戏”的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同时,注意探索促进“三下乡”与农民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提高。

(五)干部进农家,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推广xx县“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的成功经验,选派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有专业特长的干部长驻农家,指导发动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各驻村干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此为基础,促进各村屯、各乡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文艺汇演、农模大赛、健身操比赛、卡拉ok大赛,乐器演奏、二人转、交谊舞、街舞培训展演,农民书画展、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六)多元投入,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资金保证。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要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市县乡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村文化人才培训,鼓励补贴自办农民文化大院,还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各职能部门要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农村文化发展基金。通过政策鼓励、商业化运作,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发展事业,按照“民办公助、一主多业”发展思路,采取结对帮扶、文明共建、挂牌命名、评比表彰等措施,促进文化中心户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达到一个村。

农村建设办调研报告篇7

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开展三严三实和干净、忠诚、担当教育活动、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根本途径,是全面推进红河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全州社会和谐的关键举措。全州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和三严三实和干净、忠诚、担当教育活动各项要求部署,携手向前、同心同德、全面推进美丽家园行动计划,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筑中国梦,让中国梦铺就红河路。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紧密联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根据州、县和镇党委的安排部署,在农村开展三严三实和干净、忠诚、担当教育活动。

调查走访,了解基本情况

年3月1日,到补嘎村委会报到,3月16日参加屏边县和玉屏镇20xx年新农村建设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后,根据县和镇相关要求,奔赴补嘎村开展调研走访和了解民情工作。

屏边县玉屏镇补嘎村委会位于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8。5公里,国土面积25。9平方公里。辖扎底簸、普期底、啊底簸、补嘎、哈木克、哈西和三丘田等7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209户778人。以彝族为主,有少数苗族。7个自然村分布在大凹腰至金厂河公路上,村民出行便利。补嘎村党总支委员会下设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8名,其中女党员7名。有耕地面积2016亩,其中水田1062亩,旱地954亩。最高海拔1370米,最低海拔1110米。年平均气温16。5℃,最高气温26。5℃,最低平均气温6。5℃,年降雨量1800毫米。全村经济收入246。3万元,粮食总产量92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人均有粮1180公斤。全村适宜种植杉木、草果、核桃等经济林木,粮食主产稻谷、玉米。目前,各村大力发展杉木树、红豆杉、猕猴桃等产业。全村经济稳步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农业经济

补嘎村地广人稀,年降雨量达1800毫米,特别适宜种植杉木树等经济林木,基本上每户村民或多或少种植杉木树,对今后生活有一定保障。20xx年,在补嘎村委会组建成立了红豆杉种植商会,建立了在政府引导监管下公司建基地,基地连农户运行机制。引进了红河阳光天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红豆杉种植业。目前,红河阳光天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红豆杉种植业逐渐发展壮大,对山地和劳务需求逐年增多,村民可获得土地租金,同时有更多的务工机会,增加收入。在公司的带动下,部份村民开始参与育苗,有的村民种植红豆杉。20xx年,在县和镇农业等部门的引导下,补嘎村民开展种植猕猴桃,预计2至3年可挂果,可为村民带来丰厚的收入,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文化教育

全村没有一所学校,全村50余人学龄儿童,包括学前教育和小学三年级学龄儿童,均在10公里外的宋庆玲希望小学学习,家长每周五把孩子接回家,短暂团聚后,周日下午又将孩子送回学校,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四年级及上到镇中心小学上学。目前,全村有两人上中专,无一人上大学。

哈西村有一支由10多名村民组成的民间文艺队,逢年过节等节庆日,文艺队经常到各村开展民间文艺演出,是开展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群教育、美丽家园建设和防治治病工作的有效栽体。

卫生防疫

补嘎村委会有一名卫生员,杨树华,男,52岁,1982年参加乡村医生工作,初中文化,多次到镇和县相关卫生机构业务培训。目前,村委会卫生所荒废闲置,卫生员基本开展不子正常诊疗活动,只能承担基本的儿童预防接种和配合公共卫生服务调查等工作。主要原因是目前交通便利,最远的三丘田村离县城也只有10多公里,大部份村民生病都到县城就医;其次是乡村医生年龄偏大、学习机会少、诊疗水平不高、群众对卫生员缺乏信任等。鉴于卫生资源缺乏现状,20xx年村委会选送一名女生到红河卫生学院乡村医生班学习,希望学成归来改变当地医疗卫生现状,服务于当地群众,满足当地村民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提高村民生存质量,实现小病不出村的愿望。

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

在调研走访中,结合本职工作,采取进村入户、座谈、发放和粘贴宣传画(折页)等方式,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让百姓有钱看病、看得起病。20xx年人均筹资标准达470元,其中的政府补助380元,个人缴费90元。在走访宣传中,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份。

存在困难和建议

村委会门窗部份已损害需修善,为了村委会的整洁和卫生,需建设围墙和大门。

补嘎村委会7个自然村,只有哈西村有公房,其他6个自然村要求上级相关部门提供帮助,援建公房等基础建设。

哈西村、哈木克村和三丘田村大部分地在下河谷,由于没有基耕(田间)公路,无法有效开发土地种植猕猴桃等经济作物,制约了经济发展。

卫生工作有待加强,积极争取县卫生局和镇政府支持,加强人员培养力度,要培养愿意学、愿意留、愿意服务的本地年青,尽早恢复卫生所的正常诊疗活动,积极开展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食物中毒等预防知识,调查掌握当地村民基健康状况。

农村建设办调研报告篇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殊镇调研材料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郊区工委、郊区工作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协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以城乡一体化建设总揽全局,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下面我就文殊镇近期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

牢固树立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的观念,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强化规模生产,实现“种植基地化、养殖小区化”,使优势产业更优,特色产业更特。以标准化养殖示范小区建设为突破口,加速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扩大暖棚圈舍建设规模,年内计划建成规模养殖小区6个,大力推广良种体系建设,以肉羊胚胎繁育基地为中心,实施扩繁示范和与改良品种,年末力争实现牛羊改良任务头只。上半年畜禽存栏达到29438头只,同比增长8.6%,出栏33185头只,同比增长26.4%。以养殖业为主的“万元院”达到406户。做好春季动物防疫和检疫监督工作,特别加强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确保免疫不留死角。今年我镇春季防疫工作进展顺利,防疫率达到98%,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种植业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经济作物。一是充分发挥制种基地优势,大力引进花卉、番茄、洋葱、脱毒土豆、四季豆、优质西甜瓜等名优蔬菜品种,今年全镇蔬菜花卉制种面积达到1779亩。二是正确引导日光温室建设,努力提高种植效益。年内计划新建日光温室150亩,目前已落实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食用菌培育为主的“万元室”588.5亩。三是落实订单作物面积9600.7亩。林果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态林和经济林同步发展。冯家沟村高新日光温室林果种植业通过一年多的发展,今年初见成效,平均亩收入达到万元以上,有效的带动了全镇林果业的发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作在巩固去年造林成果的基础上,补栽、新栽造林285亩,4月10日-15日全体机关干部对嘉肃公路两侧树木进行补植补栽,完成造林面积120亩。同时加强造林工程管护,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全镇以育苗为主的“万元田”面积达173.6亩。

二、积极培植支柱产业,全面提高二三产业发展水平

一是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及技能培训,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半年全镇举办各类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55期,完成培训人数2113人,发放培训资料、宣传单3581份,举办驾驶员培训班2期,完成技能培训56人,首期信息网络技术培训班已报名40人,将于6月5日开班。上半年全镇非农产业从业人员达1162人,农民从二、三产业获得纯收入1123元。二是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充分挖掘乡镇企业的潜力,寻求发展路子及多种经营的模式。积极培植支柱重点产业,发展以肉食品加工,蔬菜脱水加工等优质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农产品加工业;以水泥生产和空心砖制造为主的建筑建材业,依靠科技进步和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利用河口度假村及冯家沟村的育苗基地等丰富的田园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和休闲产业,全镇以农家乐园为主的“万元园”达13亩。三是以双泉开发区为核心,加大招商引资及启动民间投资力度,年内计划完成招商引资800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00万元的空心砖项目,建成了600平方米办公楼及职工宿舍,5月中旬计划试车成功投入生产。同时计划投资500万元的恒丰建材项目,落户在开发区内,已完成立项批复、土地规划、建设规划等手续,计划建成年产新型墙体材料10万平方米、机械加工1500件的建材厂一座。民间资金起动顺利,完成民间投资102万元。四是切实加快流通组织建设。着力支持3家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培育扶持2个农产品购销流通公司,实现加工与运销为一体企业的滚动式发展。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步伐,与宏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农家店加盟,改造商业网点8处,全面实现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建设农村经营服务网络。

三、以项目带动发展,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重点完成六大工程:一是全镇的农田渠系改造工程,对全镇的干、支、毛渠进行改造,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二是农村“六小工程”建设,计划完成暖棚圈舍350座,沼气池200户;三是小城镇建设,年内完成镇区供、排水工程规划;四是河口村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计划完成河口村务活动中心建设;五是小康样板村住宅建设抓一个示范村;六是完成文殊镇中心小学至冯家沟村五组4.8公里道路建设工程。为了达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效果和总体推进工作的目的,每个项目都有科级干部牵头,具体负责落实。镇党委、政府将严格跟踪落实,项目建设纳入年终考核,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思想保守,开拓增收渠道的闯劲不够;二是农民技能培训力度急需加强;三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要审时度势、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全面完成既定任务,努力推动文殊镇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重点完成农田渠系改造工程、实施农家“一池三改”工程,抓好日光温室建设和河口村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设。

二是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引进、应用、开发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继续鼓励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放手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协会和经纪人,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探索建设促进市场、企业、合作组织、经纪人有机联系,集信息、储藏、包装、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市场,作好洋葱等农产品的销售。鼓励并组织加工龙头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在双赢基础上与农民签订农业生产订单,带领广大农民进入市场。

三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依托双泉经济开发区,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加速实现农民收入由农业收入、工资性收入向经营性收入转变。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全面启动体现农家生活的生态旅游业,牵动旅游产业逐步升温,加快发展。

四是加快高新农业的发展,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加快畜禽品种的改良,推进全镇“两品一游”农业的快速发展。重点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切实可行的高标准、高附加值的农村生产项目,全面发挥各项先进专业技术作用;努力在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措施上开拓创新;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谋求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的更大进步。

五是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发展,营造农民持续增收的新环境。一是要继续作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保证参保率达到85%以上。二是要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三要加强民政救济工作,确保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深入开展农村卫生创建、环保创建活动,按照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标准,集中整治垃圾成堆、蚊蝇乱飞、污水横流、村舍乱建问题,保持村容整洁,改变农村面貌。六是增强服务意识,践行“执政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贯彻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进一步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强化基层民主建设,畅通信访渠道,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开创有秩序、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新局面。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教育培训,转变和改善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思路,为农民讲实话、办实事,努力开创文殊镇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2023农村述职报告8篇

农村党员述职报告8篇

农村的调查报告模板8篇

农村的调查报告参考8篇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8篇

农村主任换届述职报告8篇

医疗农村调查报告8篇

农村小学述职报告范文8篇

农村干部述职报告2023范文8篇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通用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4406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