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报告网 >述职报告

国家博物馆心得7篇

如果过于敷衍,写出的心得体会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每个人在认真写进行了心得体会的写作后,都是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的,下面是92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国家博物馆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家博物馆心得7篇

国家博物馆心得篇1

这次参观国家博物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一次被打败。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国家博物馆心得篇2

历时三年的改扩建工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馆。3月11日,我有幸来到这里参观,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气势磅礴。

走进国博,置身于宽敞明亮的西大厅,透过7扇铜门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常南北两侧的楼梯,犹如一幅宽厚的臂膀。听讲解员介绍,铜门、楼梯,仿佛敞开的胸襟,怀抱远方,迎接八方来客,寓意着国博的博大与包容。对着铜门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家喻户晓,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这也是放在这里的寓意吧。

新国博建成后,形成了“两轴一区”的建筑特点。“两轴”,分别是长330米的艺术走廊构成南北轴线,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一区”,是指在地下一层形成了由国博剧尝学术报告厅、演播室组成的展示区。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两轴”“一区”,然后跟随讲解员踏上了“复兴之路”。经过修改完善的《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重新开幕。这是国博改扩建工程竣工后最新推出的第一个基本陈列。陈列通过1280多件套珍贵文物和87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和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揭示出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遥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华民族170年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陈列展览。 陈列共分为五个部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这条“复兴之路”上,听着讲解员耐心细致的讲解,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油画、文物展现在眼前。让我也受到了教益。

在建筑风格和展示上,我同样得到一些感触:原建筑与新建筑的结合、展览上历史文物与多媒体科技的融合。中国国家博物馆此次改扩建充分考虑到原建筑已在人们的脑海中经形成了特定的印象,因此,在方案设计时非常注重与原建筑风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个外立面保持不变,新建筑向东扩建40米,向地下扩建两层,向地上扩建一层,新建筑嵌入老建筑之中,新老建筑形成有机的结合。不仅保持了改扩建部分建筑风格与原有建筑的协调,而且增强了整体建筑的层次感。陈列的亮点在于展示手段的丰富多彩,不仅仅是照片、油画、文物等静态的展品,还增加了多媒体半景画文物组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铁路多媒体互动场景,空间模拟了一辆火车,有车头工作舱,有座椅,墙上的电视是动态的草原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开往西-藏的列车之上。既强化了视觉效果,丰富了陈列内容,又使观众有了更多的参与项目。国博精心设计使修改后的陈列更加大气庄重,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丰富感,彰显出复兴之路宏大主题的深邃魅力。

国家博物馆心得篇3

窗外,一切都美好如斯。静静地看着那张照片,思绪又回到了那天——参观中国客家博物馆。

一进门,就看见中国客家博物馆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往里走,那里百花齐放,蝴蝶在风中跳着婀娜的舞。一棵棵苍劲挺拔的大树为我们遮去炎热,小鸟在树上唱着歌。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踏着台阶,我们来到了博物馆。它的建筑风格极像客家围龙屋。随着人流往前走,便是画家画的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国画,令人叹为观止。还有许多精美的青花瓷器……

接着,我们来到二楼。它为我们展示了老式的油灯、眼镜,小巧的玉佩,玲珑奇巧的耳环等。

博物馆分为四个展室。首先,我们来到了第一展室——客家历史。据说,博物馆曾迁徒两次,第一次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17~589年,第二次迁徒是在唐末到北宋,公元880~1126年……那儿还有11句有趣的客家谚语:见面不行礼,多走几十里。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不懂装懂,永世饭桶——这些谚语虽没有华丽的修辞,但通俗易懂,使人一目了然。

穿过第一展室,我们来到了客家风情。展现在眼前的是巨大的客家龙灯,两旁写着十个大字:上下五千年,龙横九万里——

接着我们来到了客家民俗。这里有着极具特色的客家服饰。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碰铃、碗锣、小钹——这些在我老家依然保留着。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敲锣打鼓,那场面好不热闹!再往前走,我便了解到:以前,客家人有着强烈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在他们看来,生女孩是很不吉利、晦气的事情。所以往往在女孩3岁之前,就会被卖到别人家里做童养媳——

在人文秀区里,最吸引我们的莫过于那几个雕像。它给我们描述的是一位老先生和几位学生在私塾中的情景——一位学生在背书,而老先生微仰着头,认真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还有一位同学在掩卷沉思——

在博物馆我还看见了一本特殊的数码影册族谱,只要在悬空的上方做翻书的动作,族谱就会乖巧地一页页地翻开,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使我们获得了认同感和满足感。

随后我们来到了将军馆和校长馆,它为我们介绍了晚清以来梅州籍大学校长、书记、将军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以及主要贡献,使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随着咔嚓的一声,我们在客家博物馆照相留念。朱德曾说: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是呀,我看着这张照片,心里暗下决心:今后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我参观中国客家博物馆最大的收获。

国家博物馆心得篇4

伴随着春天的到来,国家博物馆也迎来了复苏的脚步。国博重装运营后,《复兴之路》是国家博物馆重新运营的重点展出之一。

2011年3月27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安门广场附近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国外友邦的旅游人士,也有来自外乡的兄弟同胞。而最热闹、队伍最长的当属国家博物馆的参观队伍,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龙,虽然人多,但是井然有序。在经过了2个小时的排队候,我进入了国家博物馆的主展区,找到了《复兴之路》主题展览区。

?复兴之路》展区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展示了历史如何选择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等一系列国家基本路线方针的时刻,同时也展现了屹立于世界的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

此次《复兴之路》总共分为五部分,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大量的图片、史实、雕塑、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全面的展示了中国近170年来的风风雨雨。在参观旧中国鸦片战争时,心情无比沉重,一组《苦难的中国人民》雕塑深深的震撼了我,老人拄着拐杖,妇女挑着竹篮,竹篮中还坐着一个小孩,每个人的眼神充满了无奈和痛苦。这组雕塑是当时中国人民的一个缩影。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中国人民不满国内现状,对国家未来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探索,而新文化运动则解放了国人的思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思想浪潮。而当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时,国内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为国家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道路。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希望,自此,中国人民有了奋斗的方向。

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无数的革命先辈为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事业而前仆后继,无怨无悔,无论当时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在这个篇章中,我看到了有关苦难的另外一组雕塑,名称是《艰苦岁月》,一位老红军吹着笛子,而旁边的小孩则偎依在他的身旁。同样的苦难,这幅雕塑的人目光坚定而深邃,无不展示了当时人民对未来的坚定和向往。1949年随着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无数先辈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此时此刻,在这片热土上成为现实。自此中国人民走上了国家复兴的伟大之路。从建国时期一穷二白的国内现状、帝国主义封堵围截的国际事实,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始终坚持自主发展、和平共处。经过自建国以来60余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中国人民在伟大的复兴之路上,已经走得更加的从容和淡定。

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我思绪万千,既感慨幸福得来之不易,又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而我作为新时代的千万党员的一份子,又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们既要维持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也要进一步的扩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我国伟大的复兴。正如参观完后我在电子屏幕上的留言“继往开来,繁盛恒昌”,相信祖国在我们这代人的继续努力下,国家会更加的昌盛。

国家博物馆心得篇5

今天我去参观了国家博物馆,真的是感慨万千。

展览分几个部单元。“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历程。”《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国列强欺负中国人民和人本侵略中国的这两部分。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了,帝国主义国家往我国大量的运送鸦片,使社会变的腐败,使中国人民失去健康。后来林则徐虽然消灭了鸦片,但帝国主义仍不放过中国,跟中国打仗。而中国输了,就跟帝国主义签定了很多不平多条约,让中国的土地不再完整,况且中国每年都要赔钱给帝国主义。中国人变得非常穷,满大街都是饿死的人。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站起来反抗。1939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但国民党并没有站起来反抗。国土大面积沦陷,日本人占了中国的很多部分。随只中国人民也开始受欺凌。日本帝国主义大面积屠杀中国人。而中国人则没有放弃,而是举起武器去打败日本帝国主义。1945年日本投降,澳门和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以前一直以为现在的所有都是利索应当的。但是这次观看中过的复兴之路后,我的想法完全变了。中国人民真的很伟大!当帝国主义来欺负中国,人们都没有饱饭吃,但没有人低头!而是掀起革命,让帝国主义知道中国人民是不能欺负的!当日本来临时,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没有放弃!日本人大四的屠杀中国人民,想磨灭大家的意志!但是我们的意志不但没有被抹杀,而是变得更坚固!我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赶走了帝国主义。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站起来了!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和洗涤,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而不断探索着、奋斗着、发展着、前进着……在这个历程中,我们一齐哀悼,一齐欢呼,一齐奋斗,一齐感动……不论遇到什么,历史事实都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将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终于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了!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中国中人民终于能抬起头来面对帝国主义了!那些峥嵘岁月我们并没有白过。中人民可以不再受欺凌了!但我们不能忘记以前受的耻辱,应该用自己的努力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现在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鲜血和意志还来得!

随着时间的洗礼,中国已经穿越了几千年,那些曾经的事件也早已成为历史。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总让人感到繁华的街区后有一种莫名的空虚。而今天参观了博物馆后让我意识到了肩上的责任。

清朝末年,是一个让中国人感到心痛的时期,外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用鸦片这样的毒物来买断中国市场。中国苦难的命运就此上演。我看到了陈列在玻璃柜中的一份份厚厚的不平等条约时,我的心中有着巨大的哀痛,当我看到泥塑的苦难者脸上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睛是,有给予了我无数震撼,我从哪眼神中读出了一种希望的渺茫,生活的苦难,但同时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里千山只等闲。”这是一种怎样的豪迈。在这个展馆里,到处都响着激昂的红色歌曲,看着革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照片,我也觉得热血沸腾了。仿佛看到了星星之火,烧到整个中国。终于,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祖国站了起来,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我感到无比的骄傲,不只是为了不再受屈辱而自豪,更是为了一个个面对亡国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中华儿女骄傲自豪。

在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科技等方面都相对落后。正是有了像钱学森一样的一批爱国人才,不畏艰辛万难,坚持研究,这才成就了中国今天的辉煌。他们的精神让我感动,那种“志在强国,淡泊名利”的献身精神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

现在21世纪的中国早已不是人人可欺的弱国,曾经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国耻训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直至如今,我国仍在努力,为了给百姓一个安定快乐的生活。

走出博物馆,几句话涌上心头,只要心中有希望,面对名利坦然对待,就总会有迎来曙光的那一天。而,还是中学生的我们,唯有此刻立志,努力学习,在不久的将来也为祖国贡献出一份力量!在这里,我衷心的祝愿祖国能够越来越昌盛。

国家博物馆心得篇6

今天给自己留一天在北京逗留,参加国家博物馆。

20xx年的国庆或者20xx年的元旦,我来过一次。当时跟着同学大部队,匆匆忙忙地,留到现在印象只记得当时看到了历史书上的四羊方尊,还有郑和下西洋420xx年纪念特展。郑和的展览是最后里离开时看到的,没能好好看。后来上课用到郑和海上导航用的过洋牵星术为讲课的案例,好遗憾当时没有细看相关内容。这次打算弥补当年的缺憾,看个够。

根据楼层展示内容提示有中国古代、复兴之路、领导人蜡像、甲骨文和金文、古代玉文化、宋代石雕文化等。我没有特别感兴趣的,所以还是去看中国古代吧。印象中我看过这个展览的,但再看一次也无所谓。总体上前半段时间我的精力比较集中,到了宋以后又点兴趣索然。一来当时很累了而且没吃东西;二来宋及其以后的主要展出物陶器实际上在一些寻宝类节目里也经常看到。有以下几点印象特别深:

1、河姆渡文化中,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约公元前5200~4200的一种农器——耜(si)。有骨制的,也有木制的。通过一定办法绑制,形成类似于今天铁铲的形状,但比方铲稍细且长,有点像木浆;更像我在阿拉干见到的那个木器。我到现在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考虑到几十年前当地有行船的事实,是船浆的可能性很大。但今天看到这个耜,确实很像。

2、石镰。公元前6100~5000的裴李岗文化的石镰,有点像后来东周及秦汉时期的戈的样子。绑上木柄就构成镰刀,后来直到汉代还有这种造型,只不过把材质改成青铜、铁等。今天的北方地区所使用的镰刀,也不过只是多了一部分铁柄圈(方便直接插入木柄,而不是秦汉时期以石器时期通过绑绳的方式)。

可见有的文化是会传承的,而且这种文化的传承不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就会终止的;强大的文化,会传承数千年而不绝!

3、陶甑。我们老家把用来蒸米饭的木桶叫做甑子。后来爸爸在铜梁一带贩来一种像坛子的陶罐,居然也是甑子。所以知道这种器物得名字是甑子(瓦旁)的时候,一点也不奇怪!但今天看到约制作于公元前2500~20xx年(距今4020xx年)的陶甑(出土于河南陕县三里桥)的时候,我还是惊讶了!我想重复上面那句话,真正强大的文化,是传承千年不绝的!

4、小口尖底陶瓶。一种中间粗(带双耳)、两头细的陶器,可用于打水。公元前5000~3000 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后来汉代还有类似的陶器。当时恰好有导游在给小朋友讲解,说道这个瓶的精妙所在:中间部分粗大(所受浮力大),在水中上浮,两头细小下沉。打水的时候容易进水。所以是很实用的汲水器具。前两天看《南渡北归》,其中有一个教授在昆明联大期间生活困苦,自己打水跳水,因为生活经历少,用常见的木板桶多次无法汲水,结果在向水井中使劲贯桶的时候,把桶底搞掉了。那么如果有7020xx年前宝鸡人的智慧,或许就不会这么麻烦。

5、骨针。新时期时代出现的骨针,有的很细很小,针鼻就更小了。我无法理解针鼻处是怎么钻眼的。当然后面也看到了比较粗的骨针,那么可以相对方便地钻眼。

6、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产物。彩陶盆内绘有图案:圆圆的人脸、鱼。鱼和人的抽象恰到好处。好绝妙。我打算回去给儿子看看,让他认一下,因为儿子画的鱼也是这样子的。都说原始时期是人类的幼儿时期,很多原始时期人的想法与我们今天的幼儿想法或者是相通的。不过比较惊讶的是,这个彩陶盆居然是给夭折儿童的棺盖。看来,在那个时候,已经有系统的丧葬文化了。

7、鹳鱼石斧彩绘陶缸。出土于河南临汝,是当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一幅陶器绘画。上面画着一个鹳鸟衔着一条鱼,旁边划一个绑有木柄的石斧。鹳鸟衔鱼自然是很生动的。但这个带柄的石斧,让我们了解到先民是怎么制作石斧的。一般出土的石斧,只剩下石质斧身,木质斧柄和绑制方式我们无从得知。所以前面从旧石器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时候,我想这些石斧怎么用呢?看到这幅画就释然了。

8、锯齿纹彩陶鼓。形成于公元前3200~20xx年,出土于青海民和。一头小,一头大,像个喇叭(或大型的漏斗),宽口的一端是没有封口的,但是周围有锯齿状的倒钩。推测是方便蒙兽皮用。这个鼓的样子,与今天非洲一些土著的鼓很像!

9、带箭伤的人骨。形成于约公元前4200~2520xx年,箭镞还在骨头上。虽然是复制品,但是我想国家博物馆肯定不会凭空臆造一个吧。石器时代,箭镞都是石头磨制的,能有多锋利呢?看了这个实物,就知道有多锋利了!

10、干栏式建筑的榫卯结构。中国古代的建筑物主要为木结构,那时没有今天这么方便的铁钉,早期连铁都没有。所以斗拱之类的组合,全靠榫卯结构连接固定。这当然是中国古人的创举!让我意外的是,浙江余姚田螺山河姆渡文化遗址的,这个形成于可能早到公元前5020xx年的干栏式建筑,居然就已经开始采用榫卯结构了。我们今天农村的木工还在用这种方式,而且很有效。所以真的是好东西可以经千年传承而不绝!

11、战国时期的青铜冰鉴。以前我以为鉴是镜子,这才发现至少直到战国甚至秦,鉴还只是酒器,盛酒的青铜大罐或者大缸。而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的这个青铜冰鉴更是有特殊的构造和意义。因为这个大酒缸(鉴)内部还放有一个缶,用于装酒;缶的周围可以放冰。这就相当于我们今天把饮料放在冰箱的样子。可见,当时的湖北随县(夏天)是很热的,热到有用冰冷却酒的需要。原来奴隶主曾侯乙也可以享受冰镇啤酒!

12、节!小时候学课文知道苏武北海放羊20xx年持节不变。现在的图画或者电影里面,那个节感觉像绳子串起来的一个个毛球构成。苏武持节,表示他代表汉廷,带着汉朝皇帝的使命。今天在展览中看到战国·楚的青铜节,居然使用青铜铸成半块竹子的样子,上面还专门保留了一个竹节。——这会不会就是节称谓的来源?

他是前320xx年楚怀王发给鄂君启的经商通行证(共5块),上面有错金铭文,记载了鄂君启的舟节和车节的颁发时间、使用办法,详细规定了其商队车、船的数量、行商路线、货物种类及课税、免税情况。

后面又看到一种同样是战国·楚的另一种节——用青铜制作的虎节,做成一个小小的老虎的形象,呈现出来的一面是平整的。上面有刻字王命传。不知道跟后来调兵的虎符有没有关系?

13、平坦无沿的砚盘。我们现在一般所见的砚盘都是有沿的,这样可以蓄水,确保研磨以后墨汁不会流失。但今天看到出土于湖北江陵的一块圆形石砚,西汉时代的产物,就像一块圆饼,上面没有沿也没有凹槽,怎么蓄墨呢?另外一块同一时期的漆盒石砚,长方形的,同样没有边沿和凹槽,好奇怪!

14、熹平石经。东汉熹平四年——光和元年(公元175-183年),东汉蔡邕等人以隶书写定《诗》《书》《乐》《易》《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等,刻成46碑。立于洛阳太学,即《熹平石经》,它是中国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因为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废除6国原来的文字)、秦末动乱等原因,汉朝独尊儒术的时候,对于儒家经典的文本,找不到标准。因为书籍毁坏了。当时能做的就是让那些硕儒门根据自己的记忆用当时的文字写出来,后来出了一个伏生,他们家在夹壁里藏了一本老书。结果拿来与硕儒们的回忆版进行比较,大家都傻眼了,两个严重的问题:a、文字不同,战国时期各国文字有一定的差异,可能互不认识哟;2、就算好不容易认出来了,还存在内容上的不一致。尤其体现在《尚书》里面。所以今古文尚书,谁真谁假,好像我们现在也没有搞清楚。不过好在我们的儒家不是宗教,搞不清楚可以再讨论,或者大家做一个约定,认定某一个就好。所以我想,蔡邕搞的这么一个石经,大概就是为了别再出现什么乱子,把老祖宗的经典搞丢了。

这种刻经典于石的情况,汉朝以后多次出现过;后来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也都有这种意味在里面。好像连佛教、道教也做过类似的事情。

汉族人死心眼么?非也!

我以前听师兄师姐说过一个故事,不知真伪。但我想绝对不是空穴来风的。穆斯林相信上天曾先后派了几个先知来到人间传递神的旨意,第一个先知传教形成了犹太教。传教过程中,教义被有意或无意地改写了。神不满意,就派了第二个先知,形成了基督教,结果发生了相同的事。于是便有了最后一个先知穆罕默德,他传播的神的旨意记录在《古兰经》里面。穆斯林吸取了前面两位先知传教后遇到的问题,于是规定所有的《古兰经》都必须严格统一,每一个字/词在第几页第几行,都必须严格一致。在翻译的时候,也必须确保页码、行数、字数的一致。师姐说某年在苏联某处地下发掘出来的古代的《古兰经》与今天的书,仍然存在很好的这种页码、行数和字数的对应关系。是否真实如此?我想只有穆斯林朋友才知道了。

15、钱镠铁卷。唐昭宗颁发给曾作过吴越王的钱镠的一份诏书,因镌刻在铁板(弯曲)上,所以称铁卷。内容的大意是即便钱镠犯了死罪,也可以免死。《水浒传》小说里出现过柴家因禅位给宋太祖,而获刺铁卷丹书,永保柴家后人免死。过去我以为这是小说家杜撰的美好愿望,原来真有此事,只不过是另有其人罢了。

16、宋与辽、西夏的并列。我们背诵历史朝代表的时候,一般都说……五代十国宋元明清……。不会单独提出来辽、西夏。历史书上的课程也是这个模式,只是在宋朝背景上再讨论辽、西夏。不过后来看闲书看到有人提出后三国或者新三国时代。指的就是宋时的三国鼎立:北宋与西夏、辽的鼎立;南宋与金、蒙的鼎立。今天在国家博物馆,秦汉是放在一起的,但其时间上有前后关系,而且秦确实太短了(约20xx年);唐是单独展览的。到了宋,却是把北宋、辽、西夏放在一起讲。不像过去我们历史书上那么强调汉族政权的正统地位。不知道国家博物馆这么处理是源于什么样的考虑?

国家博物馆心得篇7

上个星期的星期日上午有点事,很累,本来是打算中午好好休息一下,睡个好觉的。但是却被通知下午要去参观省博物馆,心想反正也没去过省博物馆,就跟同学们一起去看看吧。

好在省博物馆离我们学校也不是很远,坐了一会车之后就到了。刚刚下车,三座宏伟的带着古代风格的建筑映入我的眼帘,我当时就觉得今天这次参观肯定不会让我失望。

我们这次来正好赶上那不勒斯的黄金时代的油画展,让我也感受到了除了荆楚文化之外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气息,也是一次视觉的盛宴。

看湖北省省博物馆主要还是要感受一下本地的荆楚文化。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楚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一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域特色的灿烂文明,八百年的历史中,楚人以勇于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我们参观了古代瓷器专题展、秦汉漆器艺术、荆楚百年英杰等,其中重点参观了荆楚百年英杰。通过参观我了解到湖北自古以来人才荟萃,享有惟楚有才的美誉。近代以来,荆山楚水更是英杰辈出。其中有指点江山的国家元首,有救国救民的革命先烈,有领兵杀敌的军旅名将,还有建功立业的科技精英、学术大师、艺术泰斗 他们从不同方面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缅怀或尊敬。在这么多的藏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剑了。这两件文物一件是代表荆楚音乐文化的代表文物,一件是代表荆楚军事工艺的代表文物。曾侯乙编钟保存之完整,气势之磅礴都令我震撼。越王勾践剑饱经岁月犀利,剑锋完好,剑身犹存,实属难得。

一个地区的博物馆是反映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是当地历史沉淀的集中展现,是十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讲堂。这次省博物馆之旅把我从课堂拉到了现实中,通过对历史遗物对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以勤劳的智慧,奋勇抗争精神,创造出无数的奇迹。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共青团员,我们要继承先人的优良品质,学习他们的精神,努力学习好文化知识,做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这才不会辜负了父母,社会,祖国的培育。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国家安全活动策划7篇

国家赔申请书通用7篇

在博物馆调研报告7篇

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工作总结7篇

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申请书7篇

国家安全教育作文6篇

2023国家工作计划8篇

参观博物馆活动方案5篇

博物馆实践报告5篇

国家安全活动总结参考6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150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