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报告网 >述职报告

读袁隆平的故事心得体会7篇

大家在写心得时一定要结合我们的生活经历,写心得体会是丰富我们眼界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92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袁隆平的故事心得体会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袁隆平的故事心得体会7篇

读袁隆平的故事心得体会篇1

9月7日,是袁隆平90岁阳历生日。他在家中许下生日愿望,希望自己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早日实现。去年,第三代杂交水稻单季亩产取得2092.6斤的成绩。袁老的生日愿望透露出无尽的家国情怀,我们共同企盼着袁老的生日愿望早日实现!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生活。海德格尔说过:“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90后”袁隆平曾经称自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高兴,喜好自在,专长松懈。袁老就是这样热爱着生活,一不小心还成了“梗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的田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花费心血去适应、去提高、去改变。在工作之外,也要顾及生活、照看好家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我们依然要热爱生活,“以苦为乐”,开心过好每一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为生活所累,也能更好集中精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

最后再次祝袁老生日快乐,早日实现自己的生日愿望,而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以另一种方式去守护袁老深爱的伟大祖国!

读袁隆平的故事心得体会篇2

把规矩顶在头上,做新时代的“清白人”,守住底线、红线。年轻干部要树牢规矩意识,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这是干事创业的基准线。坚守底线,就是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明白“只有守底线,才不会被底线守”的道理,将无限忠诚担当和为民服务初心融入胸中、铭于心上、践于脚下,不断提升自我政治能力,稳步迈入新时代。

把责任扛在肩上,做新时代的“孺子牛”,在工作中解民忧、惠民生。责任彰显担当,担当展现作为。年轻干部要有想干事的冲动,这是干事创业的生命线。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要牢记初心使命,深入基层搞调研,走访一线摸民情。撸起袖子加油干、带头干,大事难事冲在前,急事险情靠前站。带着热心想工作,带着激情干工作,新时代面临新任务,需要我们撸起袖子,卷起裤子,扑下身子,不断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应急处突和群众工作能力,跨步走入新时代。

把务实抓在手上,做新时代的“实干家”,在工作中暖民心、聚民力。都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年轻干部当有能干事、干成事的决心和毅力,这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源。守恒心、办恒力、求恒效。年轻干部要拿起法律武器,走好调研步子、打响试点牌子,把法律作为决策底线,把调研作为决策基础,小把片试点作为决策根据。年轻干部需以上率下、真抓实干。不仅要定好调子、画好谱子、唱好曲子,也要做到既挂帅又出征,当先锋,做表率,带头深入工作一线。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抓工作落实能力,跑步进入新时代。

把创新放在心上,做新时代的“改革家”,注重与时俱进,聚焦创新发展。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敢于“下深水”、善啃“硬骨头”,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爆发点。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在,年轻干部要学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用新思想推动发展,用新举措助力发展,用新成果体现发展。不断提升改革攻坚能力,冲刺飞入新时代。

年轻干部当拼齐能力“七巧板”,实现自我小目标,为国家大计出力、出智、更出效。

读袁隆平的故事心得体会篇3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加权平均,七二折合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如此报道杂交水稻,有失偏颇。我理解的杂交水稻是,“猪狗”、“人马”、“人猪”结合的产物,他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同样受到广泛质疑。

试想,当一大类物种相互“苟合”产生的下一代,下几代是一个什么东西,谁也不知道。我们就去盲目崇买所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何道理呢?

这里有一段奇怪的文字描写,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都要付出数不清的心血。

我们知道,任何超自然能力组合出来的新物种,其实就是一个怪胎。这给天生有缺陷的产品一样,人类食用这些产品有变异和被变异的可能吗?谁也没有做过医学实验。

当大家起哄,为中国农业科学家叫板“好”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们整个社会有“只看数量,不看质量”传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是给中国人带来了希望,还是带给中国人带来了灾难,现在谁能说清楚呢?没有,一个都没有!

于是,我建议,冷静看待科学、冷静看待超自然能力;真心诚意地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中华民族下一代着想,让真正的科学说话,放弃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的陋习,这才是每一个中国人理智的选择。

读袁隆平的故事心得体会篇4

5月22日13点07分,您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看到这条消息时,我正在乡间田坝边同村干部查看耕地抛荒和中稻种植情况。看到眼前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眼泪禁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感到内心无比沉重悲痛,不愿相信那个手捧稻穗憨笑的老人真的离开了。

读中学时,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说您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于是我就在电影《袁隆平》和有关书籍中了解您的一点一滴。

您的经历,让我知道什么叫“立志才能立业”。您在幼年时期,面对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和悲惨景象,就立志要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中学阶段您就对花草、果木和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便毅然地跳进了“农门”。在上世纪60年代的自然灾害影响下,看到一个个脸色蜡黄的百姓倒下,您就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在“下田实践”的信条指引下,您迈开了双腿、头顶烈日、脚踩烂泥,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立下了要把“饭碗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的大志。请您放心,我们这些深耕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会用您在培育“南优2号”的实践苦干精神,坚决打好遏制耕地抛荒这场硬仗,全力抓好粮食生产这一主业,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您的脚步,让我知道什么叫“超常才能超越”。“南优二号”推广后,您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又开始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您以超出世人想象的速度、超出常人理解的执着,完成了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其中遭受的无数艰辛、挫折和冷眼都没有战胜您超常的那股气、那股劲,一个个创世界纪录的数字,书写着您传奇的一生。可以说,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端着您给的“饭碗”。记得西南大学学生向您请教“成功的秘诀”时,您写下了“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的“8字口诀”,鼓励我们年轻人要吃苦实践,超越自我。我们新时代青年定会牢记您的殷殷期盼和谆谆嘱托,在新时代的舞台上遇事不避难、奋勇向前,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勇气把汗水和热血洒在基层一线,在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中书写青春篇章。

您的声音,让我知道什么叫“为民才能为官”。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您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90岁高龄依然每天去试验田边“打卡”,还说要从“九零”后工作到“百零后”继续向高产潜力发起冲击,甚至在病危弥留之际还关心水稻长势。而现在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化作了春风、夏雨和秋露守护着您的“孩子们”。我总在想,为何您到这个年纪还有如此高的工作热情,为何在拥有如此伟大的成就之后还一次又一次给自己定下艰巨的目标?翻看了您平生事迹得出一个答案:那就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我们这些从小听着你的故事长大的孩子已经成长为党员干部、人民公仆,我们会以您为榜样,矢志不渝地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永恒的价值追求。

“一捧白米,九州人民无饥馑,十里稻香,五月金风送功臣。”后辈必将承国士之志向、担民族之脊梁、念物力之维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英雄,一路走好!

读袁隆平的故事心得体会篇5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举国恸哭、山河齐悲。全国人民用各种方式表达了对袁隆平的深切怀念和沉痛哀悼。

后辈应继传星火,不负先贤望白头。对袁隆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他的高贵品质、传承他的伟大精神,像他一样做一粒好种子,在祖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出绚烂之花。

做一颗爱党爱国、热爱人民的种子,在无私奉献的土壤中厚植初心使命。仓廪实,天下安。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关乎国家命运和人民利益。让中国人民仓禀充实、餐桌丰富的袁隆平居功至伟。因从小目睹过太多因缺少粮食引发的灾难,袁隆平从小便立志“要为中国人吃饱饭而奋斗”。正是因为身怀忧国忧民的深情厚谊和为国为民的强烈责任感,袁隆平在人生规划和事业发展方向中不顾家庭反对毅然选择农学专业,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将出彩的小我融入到服从国家、人民需要的“大我”中,直到生命结束前的最后一刻,依然心系杂交水稻事业。党员干部要做一颗爱党爱国、热爱人民的种子,学习传承袁隆平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个人的梦想与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将对党和国家、对民族和人民的热爱转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把初心使命写在祖国大地和人民心中。

做一颗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种子,在执着追求的土壤中积蓄信仰力量。梦想是方向,是目标,是前行的动力。要到达梦想的终点,需要坚定不移的信心、信念,执着不渝的追求。袁隆平在实现“让中国人民吃饱饭”的梦想的征程中,矢志不渝、百折不挠,一生扎根在稻田间。从种下第一批杂交水稻到发现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三系法到第三代杂交水稻,他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从未止步。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矢志不渝、从不放弃的信念,不仅实现了“让中国人民吃饱饭”的梦想,还为世界粮食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让中国科研精神在世界发扬光大。党员干部要做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种子,传承袁隆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精神,在本职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面对各种风险困难和矛盾挑战中迎难而上、向险而行,永不言弃、越挫越勇,坚定为实现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信仰、信念、信心,不断夺取新时代新征程上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做一颗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种子,在开拓奋进的土壤中孕育事业辉煌。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唯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才能推动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袁隆平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创新无止境的精神,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水平。从两系法杂交水稻在世界领先的保持到在云南永胜创造亩产高达1137.5公斤的新纪录,从杂交水稻在全国各地推广再到在盐碱地中种出水稻并创下亩产500公斤的记录,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他不满足于现状、勇于创新的最好证明。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功勋显赫的科学家,却甘于扎根基层,把一生都浸在稻田里,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一生只为“中国人民能吃得饱、吃得好饭”这样一个看似朴实而又伟大的梦想鞠躬尽瘁。党员干部要像袁隆平一样做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种子,不满足于现状,敢于突破思维局限,创新开拓、锐意进取,以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精神,敢闯“无人区”、勇攀“最高峰”,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实现新突破、创造新业绩、展现新作为。

斯人已去,精神如炬。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像袁隆平一样做一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好种子,以实际行动传承袁隆平的精神和遗志,立足岗位创造不负时代、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伟大业绩。

读袁隆平的故事心得体会篇6

这两天很多人带着稻穗和鲜花去送别袁隆平,也有很多人在网上自发追忆悼念袁老。我们应接过他手中的“稻谷”,让世世代代都传承他那些宝贵的精神。

袁隆平大学毕业时在偏远的湖南省教书,在国外学者耗费数年研究杂交水稻相继失败的背景下,他坚信“没有错误的实践,只有错误的理论”,一个乡村教师挑战世界权威的笑话就这么被传开了。为了证明水稻真的可以进行杂交实现量产,他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经过千千万万次试验终于发现了杂交稻的母本,此后不断创新促使三系配套全面成功,1976年杂交水稻全国大面积推广,平均增产20%。作为党员干部,要从袁隆平培育稻谷创新过程中看到,在面对千奇百怪的困难时既要肯于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又重视科学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摆脱保守思想的束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当下“网红流量”掀起了一股浮躁之风,为了争名夺利,很多人或重金买“热度”,或放下底线自爆“丑陋”,又或有一官半职便忘本得意。唯有袁隆平这样的“大明星”能够静下心来干大事。面对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等头衔,面对国外高薪就业机会,他并没有“炒作”自己,而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攻水稻田”。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袁隆平这种“稻谷”般的朴实无华精神,时常看自己为群众做了什么实在事,贡献了什么真力量,以“润物细无声”的实干去获得广大群众的认可,而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嫁衣”有多么光鲜亮丽。

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到田畴。从1964年研究杂交水稻开始到-年初,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田间地头总少不了袁隆平的影子。即便是到了耄耋之年,他也没仗着年纪大当“甩手掌柜”,一直亲力亲为到杂交水稻基地搞研究。袁隆平倾注一生心血把稻谷攥在手里,为我国水稻发展抢得了最大先机。“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员干部要弘扬永久奋斗传统,稳稳接过袁老那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稻谷”,面对苦难、挫折、矛盾不怨天尤人、不轻言放弃、不半途而废,努力将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践行到底!

袁隆平身上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党员干部去学习的地方,比如他那宠辱不惊、沉着冷静、执着坚守的品质,也同样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在自己岗位上发光发热。袁隆平的一生,是理想照耀的一生,即便他离开了,也仍然会照耀我们前行,但愿我们党员干部以及更年轻一代青年们能接过他手中的“稻谷”,再续他那“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奇缘。

读袁隆平的故事心得体会篇7

岁月不居,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一些时候,自觉不自觉地,会出现几分精气神不够提振、春困秋乏的现象,表现为对日常工作的“撞钟”思维,表现为写稿上的“吃老本”心态。午休时间,学习《典故后面有故事》第九集:这位“90后”让世界1/5的人吃上饱饭,颇有晨钟暮鼓、当头棒喝之感,一时间,睡意全无,思之良久,竟汗流浃背,其神采令人“心甚向往之”。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平凡人也要用心追梦,不可甘于平庸。伟大时代由伟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这世界没有天生的英雄,有的只是平凡人坚守中的不平凡,有的只是平凡人奋斗出的不平庸。人民院士袁隆平的成功来自于数十年间,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梦,这梦想背后,是但求百姓食无忧的父母之心,是世间再无饿殍人的凌云之志,是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赤子之心。为此,他不断攀登科技兴农新高峰,创造了这一领域的历史高度。2020年11月2日,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适应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水质的新型水稻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中国人把自己的饭碗端得牢牢的,把心放得稳稳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袁隆平的追梦人生令人钦敬,令人击节赞叹。

不敢比就没有进步,对照先进,学然后知不足,知耻近乎勇,善莫大焉。梦想,有着催人奋进的力量。关于梦想,从一个90岁的大科学家口中道来,更加具有激荡人心的力量。和袁隆平“放在古时可以修庙”的伟绩比起来,或许,作为普通党员的我,似萤火微光可以忽略不计。但90岁的袁隆平依然时刻警醒自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依然醉心于提升杂交水稻产量,醉心于科技兴农大业。这份一生一事、一以贯之、慎终如始的激情、活力,巨大的张力、韧力,宏大的决心、毅力,着实令人心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岂可坐井观天、故步自封?岂可因为一时的遭际就一蹶不振,岂可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止步不前?党员干部当在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一天有一天之得、一天有一天之进益——青春岂可无梦,人生岂可不追梦!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读端午节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

关于袁隆平作文8篇

袁隆平作文800作文通用5篇

袁隆平作文800作文模板6篇

袁隆平作文800作文参考5篇

2024年袁隆平作文600字8篇

读好书的心得体会6篇

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5篇

长征故事心得体会7篇

读《平凡世界》的心得体会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429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