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报告网 >工作年度报告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7篇

调查报告需要考虑到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和名词,调查报告常见于学术研究、市场调查、科学实验等领域,92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学毕业调查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7篇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篇1

一、中国经济走势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第四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亚洲开发银行(adb)20_年__月2日公布20_和20_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的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近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a、20__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b、20__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_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等措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_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的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__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四。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2、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20_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5、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阳光大学生网给20_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习,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篇2

那么到底中国的大学生教育和就业发生了什么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进行客观和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暑假期间我在山东大学以及山东农业大学做了调查。经过调查,我发现三方面状况:第一.大学生就业难很大原因是因为对收入要求过高。第二.在本科生出现就业报酬低的状况后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了继续考研。第三.随着考研大军的不断扩大,出现了一大批校漂族,即那些大学己经毕业,却仍留连在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的人群。下面分别对以上情况做一下介绍:

调查过程:

一.大学生就业难,普遍觉得报酬太低。原因何在?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平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__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习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22.2%、11.0%、4.7%、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平培养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6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00万个。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园

校漂族在扩军,这已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热点。所谓,是指那些已经毕业,却仍留连再校园内或者学校周围,经常到学校用餐,到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参加学校一些讲座,闲暇是逛学校周边的小店

校漂族到底有多大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到底是精彩还是无味?让我们走进校漂族,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存与心理状态。

坚决拼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他们的目标。他们已经觉得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很苦这是我的感觉。

6点多起床,接着到教室自习,然后在学校食堂吃饭,晚上自学到10点多,最后回到自己租的小屋。在山东大学的自习教室里,我跟这位校漂族的一员聊了起来。在大四考研失败后,他决定再考。我们是校园里的大五生,从外表看,我们跟师弟师妹们没什么两样,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我们在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只是我们的心不再为外边多彩的世界所诱惑了,我们没有多少漂的资本呀。

另外,我还见到一位三次冲击考研的。前两次都是功亏一篑,尽管他的精神压力很大,但他说我已经没有退路了,他家庭状况不是很好。

他只能节衣缩食,每天天未亮就从自己与别人合租的小屋于出来,在教室一呆就是一天,晚上很晚才回家,一天三餐几乎都在啃面包或方便面。拼一个美好未来,这几乎是所有校漂考研族的共同心愿。一时找不到一个好工作,考研也许就是一个别无选择的选择了。对校漂族而言,或许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

去年,国家就业制度规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学校可根据本人意愿,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规定的出台,使户口留在学校的尚未找到就业单位的学子,更是把校园作为一个人生的缓冲地带。

暂缓就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住在学校附近,他们感到有一份安全,有一份归属与依靠,这也许是他们心中本能的选择。有专家说,部分学生进入社会后心理上仍然未断奶,无法适应社会,因此选择重回学校寻求心灵的依靠。这种解释虽过于绝对,但对校漂族而言,对校园的归依情结确是无法排解的。

当然,校漂族工作暂无着落,经济拮据,也是他们选择继续留住校园的重要原因。住在学校附近,傍依学校的食堂、图书馆等,生活经济实惠而方便,还可以充充电,查查资料。就连学校周围的各种商店卖什么,哪家东西最便宜、哪个餐馆有什么地方菜,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是一位山东的校漂族告诉我他们在学校附近的原因。

哪儿漂都是漂,干吗浪费学校这份难得的资源呢?有许多校漂族,他们更多是看重了学校的资源和校园氛围。

毕业之后,在选择居住环境时,总是不自觉地把所选地点和校园做比较,后来虽然也曾在单位附近租过房子,但学校里的图书馆、阅览室、自习教室,这些曾经让我留下汗水和身影的故地,总也挥之不去,最后,我又搬回了校园。刚毕业半年多,对于家在外地的我,校园是我对这座城市最熟悉的地方,也是精神上的一个家。

但很多学校认为,轻易办理暂缓就业而加入校漂族这一群体,不应提倡。一方面,他们占用了学校资源,对那些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放弃正当时候的就业机会,盲目地被这一群体同化而做校漂族,将来就业会更困难,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再一方面,选择校漂,其实对学生本人也不利,校漂期间档案记录是中空白的,容易使用人单位产生疑问,不利于本人就业。

调查总结:

两天的时间中,我接触了很这样的校漂族,很多时候我都被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着。他们真的很苦!我感觉到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己经没有退路了。从心底里我佩服这些人。但我觉得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状况,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毕业后勇敢面向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报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校漂族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多数应该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们漂泊的生涯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是它的积极意义。它作为人生角色转换的缓冲带,从容地规划一下人生生涯,也许半年,也许一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但这种生存状态不宜过长,不应该成为一种生存常态。一味沉迷其间,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可取的。漂的感觉很自由,但毕竟无根,不稳定,成本也比较高。另外,作为学校,也要及时调整教育内容,除传授系统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让学生顺利完成校园与社会的对接。就业难,考研难。

对于以上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收益低问题,一是高等教育要进行调整和改革,从吃皇粮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调整专业,改革课程,加大技术技能专业的设置;另外,大专和本科所有专业,在毕业前一年内,开设必修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谋划,寻找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注册登记企业、经营管理生意等方面的知识。

二是政府要网开一面,各部门要降低注册登记企业的门槛,缩短开办企业的时间,减少开办企业的审批手续,减免开办企业的各种收费,放开较多的行业让中小企业进入;在企业开办后。银行应当积极地为中小企业贷款,发展较多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政府和银行可推出大学生创业小额贷款,杜绝政府各部门向中小企业收费和罚款。这样才能增加对大学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另外作为考研一族应该积极面对社会,理性分析,理性选择,去寻找适合发挥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强,回馈社会,这才是进取的人生态度,而不应该把考研作为自己的全部。但愿随着制度的改革,观念的提高,以上状况能够得到改善,解决。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篇3

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_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而20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_年我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校园,走向社会。预计20_年7月,将有毕业生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最新20__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近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__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近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__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七成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__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_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00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习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白手起家没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从何谈起?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祝红艳分析指出,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近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篇4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有奋斗的动力,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只剩下躯壳,碌碌一生,无所作为,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更是胸怀大志,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不想充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宠儿。当今的大学生,他们满怀激情,满怀憧憬,构筑自己未来的蓝图。我们就大学生就业憧憬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发展空间与薪酬

根据调查显示,8%的人选择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选择在10002000,30%的人选择在20003000,21%的人选择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00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篇5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就业形势日益严重。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发展滞缓,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并且,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的冲突也十分突出,这些都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鉴于此,我们组就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和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帮助大学生提高改善就业状况;发现就业当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尽快认清就业现状,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

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各专业学生

三、调查时间:

20xx年1月1日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潍坊学院志远楼随机选择经管学生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本次活动共发放问卷40份,共收回28份(其他12份问卷视为无效问卷),问卷共向学生提问了12个问题。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1、就业形势调查结果如下:

问卷反馈的数据可发现:52.45%的'同学认为形势严峻、26.08%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正常、10.23%的同学对就业持乐观态度,而还有11.24%的同学不清楚。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对就业持困难的心理,而同时也有小部分同学对就业形势认识不清或关注度不够。

2、就业准备情况的调查

(1)大学生求职准备情况(最具竞争力的方面):

(2)当前最欠缺的素质:

通过对以上图表数据可以发现,很大比例同学比较重视专业证书、协调能力对于求职的重要性,这也是当下同学们忙碌于学生会、职业证书考试的反映,同时一些同学对于我们学校的学历水平对于以后就业的帮助表示担忧,还有我们可以发现学校就业指导方面做的不足,而在大学生最欠缺的素质方面,同学们沟通协调能力成为同学们最担忧的能力。鉴于此,可以发现存在学校就业信息指导方面工作不到位,同学之间沟通协调、团结合作意识欠缺,学生求职技巧匮乏等方面问题。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篇6

调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关注的比较少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关注还是比较少的,只有24%的同学表示一直在关注就业信息,而71%的同学只是偶尔关注,在看到时留意下。而对就业情景的关注程度,直接影响了对为所选职业所做的准备程度和将来职业所带来的成就高低。同学们大都表示对未来的工作有担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缺少了这种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现。

总结照成这方面的原因:

1.因为学生现在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中生活,对激烈的社会生活没有足够的了解。在经济上仍依赖父母,忘却了就业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每天仍是如中学生活,上课、下课,对就业缺乏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

2.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不到位。同学们表示,虽然学校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只是泛泛的讲些大道理,缺少了实际的操作能力。

二.大学生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

自我认识包括个人的兴趣与特长、个人的性格与价值观、个人所选定的目标与需求、个人的情商、个人的工作经验、个人的学历与能力、个人的生理情况等个方面,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

调查显示,有60%的大学生认为造成就业难的状况,除了社会压力大,企业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问题还是在于自身的工作经验的缺乏,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有57%的同学认为自我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关系是自己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

职业生涯目标是指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而职业目标的选择并无定式可言,关键是要依据自我实际,这就要求我们要对自己有所了解。通过个人分析认识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确认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并以此来开发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然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自然对职业生涯目标是模糊的。

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期望状况

影响职业期望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声望地位稳定性因素(地理位置与单位性质、社会经济因素),内在价值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价值因素(家庭的经济条件、薪水和福利、)。在调查中,被调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决定、社会经济因素、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选择工作时所起作用从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职业选择中考虑的首要因素的选择情况,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单位性质和父母的决定为同学们所所首先考虑下的,接下来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因素,男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

据调查发现,以往的学生对自己就业后工作的要求,无论是单位性质反面还是薪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但现在的就业形势似乎不允许初出茅庐的学生有挑工作的机会了,大学生们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对于以后将从事非专业的工作,有61%的同学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和发展前景。但在就业公司选择时,有58%的同学希望可以再外资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对那些民资企业只有极少部分的同学表示会考虑,这也是大学生好高骛远的表现,似乎也有点不切实际。

几点意见:

从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就业的态度表现为:

1.对就业形势的关注度比较少。

2.个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认识不足,缺少实战经验是致命因素,没有准确的目标

3.大学生的职业期望还是比较高。

(1)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2)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三)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间也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如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社团的下乡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也可以在不影响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职,提前适应社会生活,了解现在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丰富自己的阅历。这些都是将来找工作的资本。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篇7

摘要:近年,大学生基层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家也一贯倡导大学生到基层去就业。为了深入了解山东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基本情况,以便为下一步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依据,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于20xx年5月开展了本次调查活动。

关键词:山东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

近年,大学生基层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国家也一贯倡导大学生到基层去就业。为了深入了解山东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基本情况,以便为下一步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依据,山东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于20xx年5月开展了本次调查活动。调查活动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分两种,分别针对学院和学生。本次调查得到了各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学生的热情配合,我们将调查情况分别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汇总如下:

一、学院调查结果分析

学院层面的问卷调查覆盖全校的29个学院,《山东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情况调查问卷(学院)》由各学院指定专人负责填写,共收回有效问卷29份,回收率为100%。

山东大学自合校后,20xx--20xx年,我校共有968名毕业生面向基层单位就业,其中,20xx年120人,20xx年172人,20xx年222人,20xx年232人,20xx年222人;博士23人,硕士174人,本科生771人;面向基层就业的学生主要分布在外语、法学、机械、文学、环境、能动、化学等学院,其余学院相对较少。

调查显示,对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各个学院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普遍认为这是今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可以使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中锻炼成才,更好地为国家社会服务。

在具体的工作中,有的学院持积极响应的态度,有的学院存在顾虑,担心就业质量不高,会影响专业的发展。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可能会遇到的阻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生活条件差,风俗习惯难以适应;前途不明朗,担心政策有变化;工作条件艰苦,难以发挥自身能力;家人不理解,亲戚朋友反对等。

各个学院对学校开展到基层就业宣传教育活动也提出了许多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入学教育开始将基层就业教育融入学生就业教育整体规划中,对于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2、邀请正在基层工作的毕业生与在校生进行经验交流。

3、利用校区内的宣传栏、橱窗进行政策宣传,使学生较早获得相关信息,树立基层就业的意识。

4、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倡导奉献精神,鼓励先进,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5、为毕业生提供相关信息,加强对于工作环境、工作方式的指导,提供基层就业的相关知识和服务。

6、为基层就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锻炼机会,并相应提供一些外部优惠条件。

7、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正确面对现状,教育学生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了解基层对人才的需要,明确基层就业同样可以发挥才干、建功立业。

二、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学生的调查,我们选取了法学院、管理学院、机械学院、文学院、信息学院等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学院,由各学院组织学生填写,共收回有效问卷1000份,各学院的分布情况见表一。

调查显示,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有:基层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34%);渠道不畅通(23.3%);用工不规范(18.8%);对基层就业的认识存在误区(17.8%)等等。

三、小结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基层就业正逐步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针对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提高认识,强化服务意识,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内的网站、宣传栏、橱窗等各种渠道对于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进行政策宣传,使广大学生了解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义和国家相应的优惠政策,转变对基层就业的认识;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对基层单位的宣传,帮助学生了解基层对人才的需要,认识到基层岗位是青年学生锻炼成才、建功立业的沃土,从而增强毕业生投身基层,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同时应当服务上狠下功夫,未到基层的学生的排忧解难,尽可能的提供便利。

1、积极开拓市场,努力为企业和毕业生搭建形式多样的平台,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尤其注意基层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

2、争取做面向基层就业学生的坚强后盾,做好他们的档案、户口和组织关系的管理和迁移转递工作。落实各项政策,以免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建立和畅通他们与学校的联系,做好跟踪服务,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积极进行宣传,树立先进典型。

3、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拓展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和创业能力进行培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等信息服务,建构引导和鼓励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利国利党利民,我们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着眼于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和西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节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西部和基层就业工作。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大学毕业鉴定自我鉴定300字通用7篇

2023大学毕业生自我鉴定精选7篇

毕业大学生自我鉴定1000字7篇

大学生学生毕业自我鉴定范文7篇

大学毕业自我鉴定表800字参考7篇

女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优质7篇

自我鉴定表大学生毕业800字模板7篇

大学生毕业的自我鉴定书800字7篇

大学毕业生鉴定表自我鉴定200字7篇

大学毕业求职简历范文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7261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