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报告网 >调研报告

领导到调研报告8篇

通过巧妙的标题和摘要,调研报告可以更容易地引起潜在合作伙伴的关注,调研报告应以简练清晰的语言表达,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词汇或句式,以保证读者容易理解,下面是92报告网小编为您分享的领导到调研报告8篇,感谢您的参阅。

领导到调研报告8篇

领导到调研报告篇1

如何提高基层所队领导素质是基层基础建设的一大重点,对公安基层单位比例最大的派出所来说,一个派出所所长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派出所领导班子的工作效率,关系到这个派出所的实战能力,进而关系到公安机关整体工作基础。因此,作为一名基层单位的领头鹰,必须要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要信得过”的好领导。

做一名公安机关基层所队一把手,在基层经常会遇到许多长期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还有太多的危险以至流血牺牲,如何应对这一切,很多高素质的一把手通过积极努力,使工作抓之有方,民警干之有力,队伍奋发向上,工作成效显著,开创了领导放心、民警顺心、群众安心的良好局面。然而,也有一些所队长,由于素质上的欠缺,使个人的行为及其单位的整体面貌还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时常出现种种问题。概括起来讲,有以下几种不良现象:一是思想上波动。不能始终如一,思想处于不稳定状态,有的在基层干工作,起初信心十足,可一但有了点成绩就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有的“不知道”自己在基层能干什么,心血来潮时就大干一阵子,可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畏首畏尾,心灰意冷,裹足不前。有的“很知道”自己到基层要干什么,个别所长领导走向基层是想借着这个的职权捞取不正当的利益和政治资本。一把手思想的波动也常常动摇队伍的“军心”,使民警无法安心工作。二是工作上被动。动不动就喊警力、经费、装备不足的时候多,在繁杂的工作面前,顾此失彼,漏洞百出,该突出没突出,该落实的没落实,该管理的没管理,常常事倍功半,效果不佳。不仅个人身心疲惫,也使民警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三是执法上盲目自信,靠习惯行事。更有甚者“情况不明拍板子”,“事实不清定调子”,“不讲客观压担子”,特别是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上和审理疑难案件中,往往带来诸多“后遗症”。还有的是执法理性不足、感性有余,“办一起案,当一次被告”,“办一件事,惹一次麻烦”,职责任务无法完成却招致各方面的不满。四是管理队伍上常松动。基层民警都有一定权力,接触面广、思想活跃,靠哥们儿感情和义气维护上下之间关系,有的甚至靠种种不正当的利益分配笼络人心,使自己的思想行为长期游离于制度、规范之外,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五是身体上欠运动。相当多的基层领导生活无规律,加之与烟、酒为伴,又不能及时参加体育锻炼,造成身体素质严重下降,想“跟班作业”却力不从心;想“身体力行”却无能为力,无形中使个人行为出现“机关化”倾向,与基层工作要求极不适应。

以上种种现象,由于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不同以及警种不同,也可能有其他外在因素掺杂所致,但最关键的还是一把手的素质欠缺所致。在基层,要想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就要具备相当的素质。因此,无论是政治业务素质,还是体能素质,都重在适应,要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与公安基层工作要求相适应,与基层环境相适应。具体讲,应具备如下五个方面:

一、善于改造自己的思想。这是基层所队长应具备的首要素质。我们身处基层,就要拥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就要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就要形成扎根基层与奉献基层的思想。基层随时遇到困难和挫折,也充满种种诱惑。这就是要求所队一把手始终坚持政治理念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学习、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修养,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能够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使自己始终坚定信念,克服困难,战胜诱惑,干出一番事业,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二、善于“弹钢琴”。谷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所队工作多而杂,难点多,特别是经常出现急难险重的任务。这就是要求一把手始终坚持“弹钢琴”,善于把握重点兼顾一般,合理摆布警力,科学使用装备、经费;善于超前预测、超前谋划,在总体上能够驾驭治安局势,切实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取得最佳的工作成效,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三、善于具体问体具体分析。基层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经验,历史的、现实的经验对指导公安工作的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基层情况层出不穷,特别是执法工作中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基层所队一把手必须拥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素养,在纷繁复杂的情况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寻找最佳的突破口,尽最大努力减少执法负面影响。切实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的高度统一,力争取得执法活动的最佳的效果。

四、善于抓好落实。在某种程度上讲,基层工作就是搞好落实,也可以说,没有落实就没有创新,没有落实也就没有突破。当前,一些地方基层所队之所以工作长期没有起色,队伍经常出现“松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单位领导缺乏抓落实的素质,没有把工作抓到位、没有把队伍管到家。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善于虚功实做,力戒漂浮,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抓落实的水平,把上级的要求、制度、措施等逐一落实到位,在落实中寻求创新和突破,把各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取得预期的成效。

五、善于增强自己的体魄。作为一名基层领导,能够树立起个人威信,当好表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始终做到身体力行、跟班作业,这也许就是机关与基层最大的不同。难以想像,一个经常坐在屋里靠电话指挥工作的所队领导会有威信;一个靠动嘴的领导会能让民警佩服。因此,这就要求基层所队领导必须有一个能与民警一道摸爬滚打的好“身板”。除了尽最大可能让生活有规律,减少烟酒不良嗜好外,要积极行动起来,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过硬的身体素质,为民警树立榜样,为公安事业作贡献。

如何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安基层一线领导班子?根据基层工作体会和机关工作感受,我本人认为要想成为一名称职的基层所队领导,必须要具备几个方面。

第一、稳方向——当好基层建设的“领路人”。所谓的把握方向,就是指把握好本单位全面建设的主方向,主要是政治方向、思想导向和抓工作、打基础的方向。一是执行上级的指示要坚决;二是是非面前头脑清醒。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问题,理直气壮地用大道理去驳斥歪理,把握正确导向。三是开展工作要务实。摒弃“不怕下面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急功近利、做表面文章的虚假作风,出实招,求实效,务求本单位全面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

第二、理大事——当好单位建设的“主心骨”。要树立为官一任振兴一方的思想。要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单位的情况,思考、谋划、制定本单位的发展目标、规划和措施,抓好中心工作、基础工作重大任务的落实。

第三、懂方法——当好单位建设的“明白人”。作为基层领导,要学会分析、梳理出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工作方向、工作程序、工作办法和工作困难,科学安排部署。决策实施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创造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都干事的工作氛围。注重发现、培养典型和用典型指导工作,使部属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坚持跟踪检查,奖惩到位,使每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

第四、善协调——做凝聚班子的“粘合剂”,基层工作要取得新突破,不仅要求领导人身体素质好,而且要求整体力量强。一要共同谋事。力争使“一班人”拧成一股绳,互相支持不争权,互相补台不拆台,互相配合不推诿,互相信任不猜疑,一副担子众人挑。二要善于解疙瘩。“一把手”要注意观察,了解班子成员和民警队伍思想情况,同志之间产生误会、发生摩擦时要积极做好疏导工作,采取谈心、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及时化解矛盾。

第五、练内功——做基层工作的“小行家”。基层领导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本单位建设水平。所以,要不要断学习,勤于钻研,在达到“三懂四会”的同时,努力拓宽自己的科学知识面,只有这样才更好地提高警惕,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工作能力,达到高人一筹的境界,进而赢得部属的尊敬、信任和支持。

第六、做表率——成为部属的“一杆旗”。基层领导的道德品质、业务水平、工作作风等产生号召力、感染力,对激发民警的积极性,增强内部的凝聚力具有巨大的作用。基层所队领导要以人格的力量影响人、以敬业的精神感召人、以实干的作风带动和吸引人,这样大家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单位的全面建设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六、学做“四种人”当好“领头雁”。基层所队领导是诸多实际公安工作的直接领导者、指挥者和最终落实者,在很大程序上影响着基层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当前,基层所队领导素质参差不齐、少数领导面对新的治安形势和新的挑战,工作能力、综合素质、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表为“三个”问题:

一是不平衡。有的所队领导工作能力不平衡,存在不会合作、只会单打独斗的“小猎豹心理”。有的所队长能力强,有的能力弱。管理措施不平衡,有的敢于创新、朝气蓬勃;有的因循守旧,暮气沉沉。因为工作水平、工作能力不平衡,导致队伍管理、业务工作不平衡。二是不努力。有的所队领导存在看不见远处的东西、也听不到远处的声音,是“小麻雀”心理——目光短浅。有的不能正视现实,一味强调客观困难和问题,还有等靠要的思想,致使工作起色不大。有的在解决本辖区突出治安问题方面协调能力较弱,办法不多,措施不力,被动消极。工作态度和方法不同,工作效果自然截然不同。三是不安心。有的所队长存在一片茶叶泡成一杯茶水的“泡沫心理”——急功近利。他们心浮气躁,这山想着那山高,在工作生活、事业与家庭面前,不能摆正位置,总想找关系、跑路子、挪位子、沉不下心思去谋划工作,缺乏创新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基层所队领导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崇高,尤其是社会治安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时,群众对基层所队领导期望值更高。我个人认为要成为合格的基层所队长,必须学会做“四种人”。

一是维护治安的“责任人”。维护治安稳定是公安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基层所队始终处于斗争第一线,基层所队长是维护辖区治安第一责任人,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掌权不专权,事必躬亲,不搞“一把抓”;要负责不推责,出现问题时敢于承担责任,敢于自我批评,不搞“全都对”。要根据辖区各个时期的治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善于发现社会治安苗头性、倾向性、多发性问题,认真分析,提出意见,并加以解决。要具备统揽全局的能力,不能只考虑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善于抓好上情与下情、宏观与微观、长远与现实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有的放矢地提出维护治安的对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做基层民警的“知心人”。基层所队人数少,涉及事广而杂。基层所队战斗力强不强、精神面貌好不好、成绩突出不突出,从内因上讲与所队长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方式有很大关系,所长队不仅要为人表率,以身作则,更重要的是善于带警治警,洞悉民警个人专长、思路特点,激发潜能,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在班子成员中,当意见不一致时,要做到想法上分、行动上合;工作上分,步调上合;职责上分,目标上合。在队伍管理中,要懂得与民警交心通气,工作之中是领导,工作之外是兄弟,多民主、少专横;多奉献,少自私;多关心,少冷漠;多理解,少误解。一方面要严管,对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正视,决不姑息迁就、养痈遗患;另一方面要会管,基层所队建设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要从思想层面入手,一手抓业务,一手抓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爱护民警,经常换位思考,在使用人才上要人尽其才,不要妄自尊大,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励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做改革创新的“领头人”。改革创新是公安工作发展进步不竭的动力。基层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基层所队领导改革创新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想出各种“金点子”来推动工作。首先,观念要新。要把握和认识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特点,实现思想观念由静态走向动态、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其次,机制要新。犯罪形式、犯罪手段的变化,要求打击、防范机制迅速变化。基层所队长要有紧迫感和敏锐性,积极探索新的警务运行机制;在治安防控上多做文章,努力挖掘本单位的工作亮点和特色。对辖区重大治安问题,要善于举一反三,抓苗头、抓要害、切忌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旧经验指导新实践。要在整合内部资源、挖掘内部潜力上下功夫,推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新举措。

四是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要真正把群众装到心里,用心去热爱群众,把自己生命与老百姓融为一体。对百姓的真情永远不变,才能创造出警民关系的良性互动亮点,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群众的需要就是警察的工作目标。要下大功夫,采取各种方法,找准群众需要,抓住重点难点,对症下药,把为民、利民、便民作为行为的准则,把为民服务融入工作实践中。特别是基层派出所要充分发挥户籍窗口、民警驻村寨驻社区等为民服务的优势,深入群众、真诚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去赢得民心。

总之,基层所队领导练就过硬的素质,是提高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首要环节,是全面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神圣使命的必然要求。

领导到调研报告篇2

按照“领导带头、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统筹推进”和“边学、边查、边改”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紧紧聚焦“四风”问题,重点对照省委、市委提出的信念动摇、急功近利、漠视群众、作风漂浮、吃拿卡要、慵懒散拖、蛮横霸道、特权思想、以权谋私、奢靡腐化等十个方面普遍问题,逐条对照、逐一查摆,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找准靶子,有的放矢,务求实效。着重剖析和检查以下突出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站内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树立良好的形象,更好的为我公司服务业发展服务,通过自己查、领导点、集体帮等途径,我认真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照规章制度,认真查摆自己在理想信念、遵守纪律、严于律己和荣辱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扎实有效的开展了自查剖析活动,现将所查问题剖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教育学习缺乏系统性、主动性;

学习上还存在应付思想。主要表现在学习不主动、缺乏自觉性。特别是工作忙的时候,对于党的新政策学习不够理解不够深,致使理论根基不实,不能很好的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学习只限于份内的科目,没有从教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表现为开拓创新精神不够,争先创优意识不强,对自己工作标准要求的不够高。

2、工作布置多亲自检查少;

自己往往把工作布置下去之后,只问结果,很少亲自督促检查完成过程和质量。只懂分管业务,对分管以外的业务参与少。

3、深入基层调研不够;

一般召开班长以上会,对一线人员不够了解,没有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使自己对一线人员把握上不够全面。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分析自身存在的以上几个问题,我认为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对教育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对相关业务工作及工作标准要求不高,工作中安排多,抓落实少,生活中不能认真听取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自身要求不够严格,不能时时刻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三、今后整改措施

1、要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牢固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在学习中充实自我,增长才干,提高本领。建立健全各项学习制度,在时间、内容和效果上狠抓落实。

2、 _深层次、更好的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思想、工作上的不适应,抢抓发展机遇,积 _中的难题和薄弱环节。

3、今后我决心一方面要抓好市场规划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还要抓好相关业务的学习,对按排的工作亲自督促检查,真正发现新问题,推动市场工作向前发展。

4、尽可能多的处理业务,积累经验教训,多做事情,增长见识、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多实践具体工作,要做到胆大心细、做事不慌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领导到调研报告篇3

一、金波村基本情况

金波村由金冲、邱冲、波罗三片组成,全村面积约19.6平方公里,约2万亩山场,联户集体林场2个,1200余亩可耕田;37个村民组,共986户3416人;劳动力约1400余个,其中外出劳动力约600余人。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使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有95%的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惠农补贴划入各户“一卡通”中,农民的生活得到了逐年提高,家庭收入逐年递增,家庭财产不断增长,推动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巩固。全村现有私家小轿车26辆,有线电话600多部,户户都安装了有线电视,有20%的家庭购置了电脑。尤其是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有一半的农户建起了楼房,很多盖新房投入的资金都超过15万以上,处处呈现出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组织实施了精整水田、道路通达工程、退耕还林、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卫生室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村37个村民组实现了道路畅通;农村电网逐步改造,供电质量有所提高。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有线电视和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村,宽带网络逐步延伸,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

第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渠道的变化,基础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小学教育、农业信息网络、远程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民工培训、扶贫培训等科教工程,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广。

第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近五年未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被选为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建立了民主管村的工作机制。

综上所述,可见金波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距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调研发现,当前整个金波村还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有的是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有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村民委员会选举难。

金波村是由原金冲村和波罗村合并而成,由于历史原因,合村后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合村后村民尚未真正合心,而从地理位置上,全村又分成了金冲、邱冲和波罗三片,在村委选举中,地区思想严重,往往各自为政,没有全局观念,导致村委会主任连续多届未能选出。

第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农村集资搞建设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和得失利益的驱使,村民“一事一议”举步为艰。加之前些年村公益事业负债未消化,村集体经济无力加大投入。现阶段涉农所需的道路、水利、土质改造等基础投入,主要靠争取国家支农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实施的区域和资金分配上又十分有限,造成农村的多数区域是没有投入的。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道路改造无法进行,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特别是近几年来旱涝灾害不断,农民增产增收遭受严重影响。

第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较大。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受市场经济影响,出现了读书无用论,部分少年初高中未毕业就进入社会。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主要为体力劳动,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第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近些年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城乡差别依然存在,某些领域的差距还呈扩大趋势。在教育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有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子女的日常教育、抚养问题也十分突出,加之农村教育的设施的配备远远不如城镇,学生所学知识面相对较窄。在医疗就医方面,尽管实施了“新农合”,但乡村卫生室就医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是客观的现实,加之医疗费用报销政策的局限,农民就医的根本问题仍未全面解决。科技文化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注定了农民精神生活单一贫乏。村级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健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依然薄弱。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就业保障仍很薄弱,剩余劳动力只有外出务工。虽然增加了一笔收入,但这些人背井离乡,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并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金波村的实际,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选准选好致富带头人,以发展说话。

在选举中先要做好宣传发动、摸清民意,注引正确引导,树立金波是一家,发展靠大家的观念,积极消除积累的社会矛盾,在村委安排上即要做到保证能人上,又要能兼顾到各片,不能急于求成,逐步磨合,切实把那些年轻有为人同志选上岗位,从而带动大家发展致富,只要大家富了,肯定会认可。

第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第三、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一是金波公路,是金波村发展的大动脉,现在油路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村里的发展;二是还有部分小组公路为沙石路,损坏后无后续经费维修保障;三是金冲和波罗农户用电到了晚上空调、冰箱无法使用,要尽快改组线路,或是加装变压器。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第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领导到调研报告篇4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按照县“xxxx”活动要求,我积极深入办公室选派第一书记所驻村xx乡xx村开展蹲点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该村基本情况,深入分析村级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经过认真梳理汇总后,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创新形式开展蹲点活动

开展调研活动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的有效措施,是倾听基层呼声、了解基层民意的有益实践。

一是深入农户走访慰问。深入困难群众、贫困党员、低保、五保等家庭40余户进行走访,仔细查看他们的居住环境及生产、生活情况,详细了解和分析低收入家庭状况及致贫原因,鼓励、引导、帮助农民振奋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二是广泛座谈了解情况。先后召开规模不等、范围不同的座谈会4次,与村干部、党员代表、农民100余人进行面对面接触和交流,全面掌握该村基本情况、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社会治安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基层群众的所需、所想、所盼,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集中时间住村解难。妥善处理好整体工作与调研活动之间的关系,每月抽出3-5天时间住进村里,坚持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心、同劳动,围绕群众关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纠纷,将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及时与村干部探讨,共同研究解决途径,力争把实事办好,确保群众满意。

四是带头参加信访接待。在村蹲点调研期间,每次至少拿出一天时间,参加村信访接待工作,对信访中涉及的有关问题,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并列入工作日程抓紧研究解决,对涉及其他部门的问题,主动联系和协调有关部门处理。

二、深入分析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及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影响村级事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该村基本属于纯农业村,没有工业企业,虽有几个小规模的手工作坊和一些低水平的种养项目,但处于零星分散状态,没有形成规模,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虽然该村离县城仅3公里左右,但是当地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同县城居民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居民生产、生活功能不健全,整体居住环境、卫生环境还需进一步加强,水、电、路、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是村级集体资产匮乏。受地理、人才、交通、信息、资源等各方面原因制约,该村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来源,没有“造血”企业和项目,没有属于自己的产业,正常运行经费来源主要依靠省、市、县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的标准一般每年在3.5万—4万之间,除去村干部工资后,连正常的日常开支都不够,加之原来的负债,每年还要偿还一部分欠款,村级财务运转艰难,更谈不上有财力用于农村基础设施维护、改造和建设,也不可能有财力用于兴建公益事业,村级经济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基本丧失。

三是党员作用难以发挥。该村41名党员,有15名外出务工,在家的党员达到高中以上学历的也不多,村级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作用发挥不明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党员队伍中也产生了多元化影响,有的党员因思想境界不高不起作用,有的党员因年龄偏大、能力不强起不了作用,有的党员因长期外出失去了作用,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四是群众致富能力不强。据初步调查,全村30%以上的农民没有找到一条真正自己力所能及的致富之路,绝大多数农民希望自己早富、快富,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任何技术特长,发家致富,力不从心,只能是望富兴叹;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占全村总人口的40%,均在外打工,其余在家的都只是从事一些短期劳务,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指导;部分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众,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农业专业知识缺乏、思想观念滞后,对于推广的新品种、农业新技术接受能力差,不能适应高科技农业的快速发展。

三、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通过活动开展,真正了解百姓所想所盼、所急所需,为今后更好地服务基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积极组织协调,争取各级帮扶。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立足该村实际情况,通过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市县有关局委进行积极协调,整合利用各种支农资金、对上争取资金、部门帮扶资金、社会资金投入村级建设;积极帮助村里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争取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项目发展降低门槛、打开绿灯、简化审批、优化服务;通过开展“单位联村帮扶、党员联户致富”等活动,制定帮扶计划,完善帮扶措施,做到对口帮扶,促进发展。

二是强化组织建设,引导群众参与。推进村级事业发展,必须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予以重视。要以蹲点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村“两委”班子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理顺和规范“两委”关系,发挥村委班子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引导村级班子成员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用心干事,不断提升依法办事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带领群众致富能力;逐步建立村级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之路,村里的一切行动都要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情,使各项活动都能做到到户、到人、到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调解机制,通过村调解委员会,把村民之间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创建和谐农村;抓好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办事规则公开制度、村规民规等,用管用的、有效的、实用的制度来规范村级事务管理。

三是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富民强村。一个村如果没有经济实力,没有自己的经济收入,那就没有发展潜力,也就没有号召力、影响力。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利用优越的旅游路沿线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发展连二塘森林公园旅游产业及相关第三产业;结合村里实际,因村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进淮南麻鸭、香菇种植、特色养鸡、新品种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通过引导外出成功人士回村办企业、回村投资等措施,给回乡务工人员搭建平台,发挥其资金、技术等优势,全力引导、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

四是转变工作作风,做到真蹲真帮。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提到的每一件事情,看似“小事”,但其实都是“大事”,都要努力解决好。作为基层干部,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端正态度,放下身段,倾听群众的“闲言碎语”,关心百姓的“油盐酱醋”;要通过蹲点活动,全面转变工作作风,真正了解和掌握农民疾苦,真正为百姓办实事,为群众解忧,真心实意为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增强对群众的感情,时刻想着群众,做到和人民群众心连心,学会换位思考,为群众考虑,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

开展蹲点调研,是对干部工作作风的促进,是对工作思路的优化。我们要结合调研活动,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人民群众身上,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基层工作上,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惠民富民举措的落实上,不断在新农村建设中树立起新形象、创造出新业绩。

领导到调研报告篇5

为进一步推进校园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校,推进普法进程,推动教育发展,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制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我校结合学校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积极组织,认真开展普法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法制教育的组织领导

我校始终把法制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做出详细部署,校领导班子定期召开校务会议,研究学校法制建设工作,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及时解决学校法制工作中的在重要问题,确保普法工作规范有序地推进。

我校建立健全普法领导小组,并聘城关分局裴耀印担任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全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协作负责的普法工作网络。

我校在每年的教育工作计划中,始终把法制建设工作体现在德育教育中,严格实施普法工作,任务到位,措施落实。

二、积极开展普法宣传,突出法制教育工作实效

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师生法律素质,依法治校,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我校始终坚持依法治校的方针,把法制教育工作的重点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法制教育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认真做好法宣传教育工作,认真制订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计划,有法制教育月、普法宣传周、“四五”普法宣传活动等,并能按计划落实普法宣传的工作措施,加强普法宣传力度,及时进行普法宣传工作总结。

政治学习、法律学习制度化,是确保学校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的重要手段。我校普法领导小组经常和法制副校长一起研究、探讨相关的教育法律问题,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文件。

我们认真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教育法》,钻研《教师法》,认真学习与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工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为全面推进普法进程奠定了知识技能基础,普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开展“规范教师行为,塑造教师形象”系列活动,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制意识,用教师模范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法的教育。

通过晨会广播、集会讲座等形式,认真组织学生一起学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也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定期出好黑板报法制专刊,橱窗布置法制宣传图片,参观交通法规宣传展览,开展学生征文和演讲活动,组织“四五”普法教师答卷、学生考试等等,让全体师生学习法律、宣传法律,感受法律。

通过家长学校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法律,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提高家长的法制意识。积极开展教育法律的社会宣传工作,与城关分局成立警校共建德育基地,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积极向社会宣传有关教育法律知识,得到社会的普遍称赞。

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发挥班会课阵地作用。坚持“一事一议”制度,针对社会上不良观象和学生中存在的突出违规违纪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通过师生讨论、辩论、知识回答、演讲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看法,班主任归纳、引导,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精神,辨明是非。法制教育与师德系列教育相结合。

集中法制教育与随机法制教育相结合。开展法制教育宣传主题教育月活动。重点学习《学校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利用黑板报、图片展览、征文比赛、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法规考试,使青年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抵制诱惑的能力。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集中组织学习规章制度,监督检查,使学生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发挥学生自治自理作用,定时、定岗进行检查、督促、评分、反馈,责令整改;发挥值班教师的督察、引导、教育功能,进行监督和纠正,维护校园良好的秩序。发挥政教处综合管理功能,负责全面检查,长抓不懈。通过层层管理,杜绝安全事故和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法制教育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根据学校法制教育计划,请司法、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同志到校法制教育讲座,以生动鲜活的事例感染、警醒、教育学生,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权益;定期组织给学生观看《交通安全教育图片展》,使学生时刻不忘安全。

抓好每年一次的学生军训,从严格训练中,学习军事知识、国防知识,养成了刻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法制教育与“问题学生”转化相结合。学期初摸底调查,将行为不规范、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作为法制教育重点,并建立跟踪教育对象档案,结合“导师制”帮教结对,以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化。学校法制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与城关分局“警校共建”,聘关分局领导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召开社区教育座谈会,研究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研究管理青年学生的有效方法,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座谈会,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的主渠道加强家校联系。

我校在全面推进法制教育,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全面实施依法治教,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领导到调研报告篇6

县政府办:

为进一步促进干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县政府办相关文件要求,工信局对领导干部外出报告工作制度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外出报告思想认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

学习外出报告制度和相关文件精神,用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领导干部如实准确地报告外出情况。

2.严格领导干部事前请示报告制度。单位主要领导外出一律。

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报告,分管领导外出一律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单位主要领导报告,一般干部外出一律向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报告。

3.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外出制度。领导干部外出须经上级领导批准和交接安排好手头工作后才能办理相关手续,否则不得外出。领导干部外出如实汇报外出地点、事由和时限,外出期间必须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领导干部外出要做到事前有方案、事后有报告。

二、存在问题

一是存在漏报的情况。领导干部外出已向县委、县政府主要和分管领导请假,但未向县委办和政府办报备。二是存在迟报的情况。领导干部未能按规定时间提前报备。三是存在报告不规范的情况。报备程序不规范,存在以电话报备、口头报备代替书面报备的情况。

三、下一步打算

一要深刻认识做好外出报告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制度学习,切实增强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外出报告制度的自觉性。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外出报告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守纪律、讲规矩的高度,如实准确地向县委、县政府报备领导干部外出情况。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执行请销假制度,并严格监督,抓好请销假制的落实。

二要统筹安排领导干部外出活动。要加强工作协调配合,科学合理安排领导干部外出时间,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报备工作的时限要求。

三要不折不扣抓好工作落实。把领导干部外出报告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日程,按时、准确统计,切实做到凡出必报、报备及时,坚决避免漏报、迟报、错报现象的发生。

领导到调研报告篇7

市委组织部:

根据《中共xx省委组织部 中共xx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xx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开展驻村帮扶力量选派管理存在问题自查整改的通知》文件精神,为落实上级指示要求,望水乡党委积极开展关于驻村帮扶力量的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五个一”协调小组没有下深水,日常管理失之于松软。

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落实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强化我乡作为驻村工作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加强驻村工作队考勤管理和工作督促。

派选的驻村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在发展产业、推进项目等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

整改措施:我乡党委适时开办驻村工作队业务培训班,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开展因地制宜的能力提升培训。

驻村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单调、形式单一,驻村干部不愿学、用不上;职责任务明确到“队”,没有具体到“人”,驻村干部开展工作有领导“点兵点将”。

整改措施:创新驻村工作队培训方式方法,采取案例教学、关门,观摩学习、调研考察、比武竞赛等多种方式强化驻村干部业务培训,提升驻村干部工作能力。根据驻村干部性格特点和专业所长,细化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职责任务分工,把每项工作落实到“人头”。

部分驻村干部的工作停留在纸面、浮在上面、做在表面,充当着统计员、打字员、信息员。对于帮扶职责和帮扶对象不了解,对扶贫政策和要求不熟悉,帮扶手段局限于简单的宣传政策和送钱送物,甚至以电话慰问代替走访入户,没有及时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

整改措施:加强对驻村干部督促检查,以工作实效和贫困群众认可度评价驻村干部工作优劣,通过定期座谈、走访了解、明察暗访等形式准确掌握驻村干部工作情况,提振驻村干部精气神。

领导到调研报告篇8

设置非领导职务,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的产物,它对推动我国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改善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调动干部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际情况表明,目前非领导职务干部越来越多,在干部队伍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干部队伍中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发挥好非领导职务干部特别是那些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尚不到退休年龄干部的作用,是摆在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的现状

1、队伍十分庞大,但构成和来源比较复杂。由于近年来机构改革和干部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加上非领导职数设置过滥,目前非领导职务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据统计,全市现有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508人,占县处级干部总数的50.2;各县市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4501人,占乡科级干部总数的57.1。从年龄上看,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50岁以上的占主体,占总数的54.9%,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46岁以上的占主体,占总数的49.3%;从学历上看,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县处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占86.6%,乡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占67%。

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来源,一般分两种情况:下级提任和同级改任。下级提任分为中层干部直接提任和领导干部到龄或退“二线”后提任。同级改任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作为安抚干部的手段。有在精简领导职数中落岗后改任的;有在乡镇换届选举中落选后改任的;有要求到部门单位安排或回原住地工作主动提出改非的;有对资深人员进行照顾性安排的;有不胜任现职进行组织调整的,等等。某县市副主任科员以上非领导职务干部561人,其中因机构改革、不胜任现职等改任的非领导职务干部418人。二是作为干部退休的过渡。一些地方和部门为腾出领导岗位,对那些在一定岗位工作达一定年限的干部“先提后退”,把非领导职务视为“二线”职务、退休前的“驿站”,不安排具体工作,不明确岗位要求,单位学习、开会或者工作决策,也不通知他们参加,客观上使非领导职务的同志处于“有职无责”、“有岗无职”、提前退休的状态。三是作为人员分流的渠道。有的地方在机构改革出台明确规定:凡男年满52周岁,女年满48周岁,或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6周岁,就列入非领导职务序列安排,在换届人事调整中不作提名人选,“离岗退养”或“离岗创业”等,列为人员分流的对象。四是作为变相超职配备领导干部的途径。

2、有岗位职责,但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一些领导干部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改任了非领导职务,仍然有工作岗位,也享有开展工作的权利,但组织上对这部分干部在教育管理监督上,一般不如改非以前或其他在职干部那么严格,甚至是“空白”。在教育上,一般没安排什么学习培训,更没有根据他们的实际,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针对性的培训,单位组织学习、开会,一般不通知他们参加,对他们是否参加也没有作出严格要求。在管理上,处于放任状态,使得少数非领导职务干部长期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有的上班不准时,有的偶尔来趟办公室,有的在家休息根本不上班,有的干脆脱岗外出打工或干第二职业。但工资奖金照拿,与其他干部没有两样。在监督上,失之于软、失之于宽。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长时间不与单位联系,单位对他们在外干什么也不闻不问,缺乏监督。同时非领导职务也存在着能上不能下、出口不畅的问题。非领导职务干部只要不犯重大违纪错误,就可以一定终身,直到退休。

3、经验十分丰富,但干部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非领导职务干部,曾经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组织领导能力,工作阅历比较丰富。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大多数都思想情绪松懈,工作热情骤减,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长期处于“赋闲”状态,在工作中一般比较被动,工作中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有的虽然想开展工作,但又担心越职越位,放不开手脚。据调查,有80%以上的乡科级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后,与单位“两不找”,基本上没有发挥作用,造成干部资源的极大浪费。有的甚至与单位领导唱对台戏,冷嘲热讽,指点江山,干扰单位工作,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二、影响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障碍因素

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也有经济方面的;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操作方面的。

1、从社会层面看,存在三种认识误区,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由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等对非领导职务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如何对待非领导职务,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在认识上不一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较普遍的有以下三种看法。一是代价论。认为现在改革深入人心,农村搞税费改革,国企推行“双退”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也在进行,各项改革都得付出成本,付出代价,都得有人承受。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赋闲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但却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二是无用论。认为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多,官多兵少,只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就行了,让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显得多余无用,有的思想消极保守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三是实惠论。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平时不上班,但工资奖金一分都不少,有的从事第二职业,有的经商办企业,群众戏称“政治上受了损失,经济上得了实惠”,做不做事无所谓。少数非领导职务干部在经商上闯出点名堂后也觉得“今生升官的机会没有了,发财的机会还是有的”,转而追求经济上的实惠。

2、从组织层面来看,存在三种不良心态,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由于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还没有把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对他们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后如何发挥作用研究不多,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使得一些单位的领导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使用存在顾虑,主要表现为三种不良心态。一是不愿用。现在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较多,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怕非领导职务干部帮倒忙,怕他们搞攀比,怕他们争权,不好平衡,情愿工资奖金照发,花钱买安逸。有的非领导职务干部在级别上与单位主要领导一样,让他们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担心他们不与领导保持一致或设置干扰,再者下面的干部也不好处理关系,不愿意让他们继续发挥余热。二是不敢用。一些单位领导认为改非干部资历老,架子大,难以驾驭。少数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由于自身素质、人际关系等原因,在单位里不受干部群众欢迎,改任后牢骚满腹,随意猜忌,搞得人心惶惶,领导不敢启用,群众怕其重新出山。少数单位由于非领导职务干部较多,安排一个不安排一个,怕顾此失彼,引起矛盾,干脆一个也不用。三是不必用。少数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在谈话后,“从此君王不上朝”,不干预、不过问也不热心单位的事务。有时单位请他们来商量工作,他们开口就是行行行,再说就是好好好,怕陷入事非之中,不愿继续革命。组织上想发挥他们作用显得没有必要。

3、从个人层面来看,存在三个不适应,缺乏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的主观条件。一是心态不适应。少数领导干部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改任非领导职务后,普遍存在着失落感,情绪不稳定,表现出怕事、疑虑和羞愧的心理,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心态得不到及时调适,制约着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二是思想行为不适应。少数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他们把为官看得高于一切,认为“升官光宗耀祖,丢官有辱门庭”,对官位产生病态的依恋。从行为举止看,由于受上述思想支配,他们在改任非领导职务时,不是认真反省自己,而是找领导说情扯皮甚至无理取闹,损坏了自身的形象和威信。三是能力上不适应。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认为“无官一身轻”,自暴自弃,放松了学习和改造,忽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把自己局限于已有水平,日长月久,不能适应基层工作的形势,挑不起重担,干不起重活,轻活又不愿干,眼高手低,谈不上发挥什么作用。

三、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基本思路

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氛围、管理政策、建立健全机制等方面共同着力,形成合力。

1、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为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非领导职务是职务,是实职,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非领导职务干部干事、支持非领导职务干部干成事的共识。首先,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深刻认识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小康大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需要发挥每一位社会成员包括非领导职务干部的作用,一些非领导职务干部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他们毕竟曾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让他们赋闲,是对他们的不公正的对待,也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各级党组织要克服各种思想障碍,真正把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作用摆上议事日程,拿出解决办法。其次,要教育干部正确对待职务的升降去留,正确对待岗位的变化,破除“上荣下辱”等陈腐的封建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认识到领导职务的“是”与“非”都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不论何种职务都是为人民当好公仆,从而调适好心态,摆正位置,在新的岗位做出新的业绩。再次,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在非领导职务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典型事迹,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端正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认识和态度,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形成非领导职务也可以大有所为的浓郁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各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2、严格组织管理,将非领导职务干部纳入干部管理体制内。对不到退休年龄改任非领导职务干部不能“一改了之”,让他们“悬空”,要纳入干部管理体制内,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放任自流。一是明确规定必须上班,必须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成为不受约束的“自由人”,更不能只吃粮不打仗。二是定期加强联系。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组织上要安排领导与其联系,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交心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积极为他们解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困难,让他们体会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为他们努力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三是加强考核管理。根据不同非领导职务的岗位特点设置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过明确工作目标,增加他们的压力,使他们工作起来有目标、有方向、有干劲。对那些目标任务完成好表现突出的及时转任为同级领导职务,起到“提拔一个调动一片”的作用,使他们政治有奔头。

3、创造必要条件,为非领导职务干部发挥作用提供合适的舞台。

要解决非领导职务干部赋闲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任。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其单位特点、个人年龄、能力特长、身体状况,为他们安排适当工作,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要建立“组织部门协调安排、用人单位积极推荐、个人和岗位双向选择”的干部安置模式。从目前情况看,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负责调研工作,安排围绕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重点专项工作任务和重大课题,开展综合性和专题性调查研究,就单位的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进行调研论证。二是协助班子成员负责某一具体事务,安排他们协助领导处理某一专项事务,如堤防建设、修路架桥等重点工程建设,参与农村后进村整顿等等,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处理复杂问题和矛盾的优势。三是参与中心及阶段性工作。注重发挥非领导职务干部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优势,安排他们参与本地的中心工作,如农村税费改革、国企改制企业“双退”、防汛抗灾、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四是保留原职级待遇让教育、科技和卫生人员归队或作为中层干部安排合适工作,发挥他们的工作特长。

4、规范政策待遇,调动非领导职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政治待遇,要视同同级别领导职务干部对待,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组织他们学习文件、听报告、过党的组织生活,列席有关会议,参加有关活动,通报有关情况,使他们与在职领导干部一样,能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单位的重大决策事项,在评先表模方面要给予同等对待。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按“缺啥补啥”的原则定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多途径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技能,使之适应新的工作形势,能在适当岗位正常开展工作。对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经济待遇,要同同级别领导干部的待遇分开,该给的一分不少,不该给的一分不多。对工作费用、加班补助、下乡补贴、岗位津贴、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待遇要按规定给予安排。但对与领导职务相关的电话费补助、公务用车等不能含糊。对长期借故不上班的非领导职务干部要按有关规定核减有关补助等项目,使权利与义务相平衡。通过完善配套措施,落实好“两个”待遇,真正调动广大非领导职务干部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5、加强职数管理,进一步规范非领导职务的设置。

鉴于目前非领导职务设置不够规范,有必要对各地设置非领导职务情况进行全面清理,按照“非领导职务根据工作需要,不搞平衡设置”和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重新确定,分类归档。对突破国家规定的职数限额的,要组织竞争上岗,保证非领导职务设置的质量。《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规定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比较宽松,各地在设置非领导职务时可根据本地实际,按照“条件从宽,审批从严”的要求掌握,既要发挥出非领导职务在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又要留有余地,宁缺勿滥。今后要严格控制同级改任非领导职务,不胜任现职的直接调整到下一级岗位,不搞照顾平衡。要按照干部的新陈代谢规律,建立科学的择优选拔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非领导职务资源,真正让非领导职务干部上得来、下得去、干得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幼儿园园3到5年培训计划8篇

700到800字的演讲稿参考8篇

矿领导调研报告8篇

市领导个人述职报告范文8篇

院领导的述职报告8篇

中学领导述职报告8篇

行领导述职报告8篇

2023领导工作述职报告8篇

矿领导班子述职报告最新8篇

队领导述职报告模板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4306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