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是我们用于记录调研成果的书面报告,调研报告是调研事件的文字记录,是推行一项程序的文件说明,92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信息建设调研报告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信息建设调研报告篇1
20xx月x日至x月x日,我对太行、晋城、运城、二公司、平阳五家子公司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进行了调研,通过下去了解情况,掌握了不少资料,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的感觉是: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在某个子公司、某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而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这项任重而道远,仍需继续努力。
一、现状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信息化建设在实施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
1、由于办公的需要,五家子公司、各部门及公司领导都配备了电脑,广大员工对于电脑的简单操作及应用能够熟练掌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已基本具备。
2、网络建设方面,太行、运城、平阳三家子公司均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通过网络传输文件;二公司正在积极筹备,预计年内完成;晋城因办公地点在近年内需搬迁没有布线的打算。太行、运城通过adsl将局域网接入internet网,实现局域网内用户方便的浏览网页、收发邮件,降低了整体运行费用,网络应用开始起步。
3、网络宣传方面,晋城的网站建设发展早,有专人负责网页的制作以及网站的维护,是五家子公司中最规范的。晋城董事长贾金龙亲自主抓这项,要将晋城的网站建成一流的网站。其他公司则目前还没有建立站点宣传自己的打算。
4、从信息化需求来看,二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实现数据的快捷、安全的传输,通过采用网络版的数据软件,下属单位的数据在网络内快捷传输,摆脱了月月做报表的苦恼,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运城也有这样的打算。可以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推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但从总的情况来看,信息化水平还很低,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为各层次管理者提供信息资源,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说到底是管理的信息化,建网络、建网站只是在形式上进行了信息化改革,属于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企业就不能从中取得经济效益,信息化建设就会变成企业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问题
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制约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人才缺乏。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首要问题。
网络管理员对企业信息化技术了解较多的,网络应用较好,对此技术了解较少的,网络应用则不尽如人意。例如运城路桥,网络内病毒泛滥,严重的甚至使机器瘫痪,网络成了病毒的高速快车,以前只在一两个机子存在的病毒可以借助网络在短时间内感染其他,为病毒的查杀带来困难,不仅不能提高办公效率,而且为正常的办公带来负作用。
网络管理员缺乏,导致网络只建不养,建好验收后没有问题就不再过问。从建城网络的子公司来看网络内没有有效的软件支持,内部运行软件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以致在某些员工中产生了局域网没有用、信息化没有用的想法。
其次,某些企业一把手对于企业信息化很感兴趣,但无法清楚了解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多大效益。同时,因为其他企业没有专业的信息化建设人员,走了一些弯路,导致企业信息化失败的教训也是使一把手不敢大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原因之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门人才,领导不重视,资金落实自然无从谈起。没有资金保障,信息化建设也就是一纸空文了。
三、经验
1、搞好信息化建设,一把手是关键。晋城的网站为什么可以搞好,一把手的推动作用是其中的主导力量。
2、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基础。这是从一些子公司目前网络运行失败得出来的教训。我们必须重视人才、花大力气培养人才,没有适合的人才,企业信息化建设必然要走弯路。
解决办法:
1、接收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学生或从社会公开招聘一批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充实到一线。
2、播出固定培训经费,对全员进行培训,特别是一线操作人员要轮训一遍。
3、加强领导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和学习,做到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方针,从集团来看,财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的要求推动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整个集团因为缺少人才,一把手不了解信息化的作用、目的,自然不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导致信息化建设发展缓慢。我们只有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步,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做大做强。
信息建设调研报告篇2
信息化时代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基层工商所应该有何作为?滚滚潮流,不进则退。
一、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1、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决策,必须依赖对市场信息精确、规范地了解和掌握,才能科学地制订。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的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地应承担收集整理市场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一神圣职责。基层工商所作为工商行政管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市场监管执法第一线,是整个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从信息渠道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处在“源头”的位置。由此可见,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
2、科学的决策,则要从上到下的贯彻实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主要任务,基层工商所此时则是“总装车间”的角色,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只有通过这里才能得到体现。经济学有一所谓的“木桶理论”,木桶盛水容量的多少并不取决构造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恰恰相反。
二、基层工商所在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现状
1、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基层工商所工作人员在知识更新,提高自身素质这一方面,还远远跟不上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
2、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必将是管理模式改革的过程,既然是改革,将牵动利益格局的改变。传统的监管模式、思维的历史惯性以及利益关系的牵制,其反作用力仍十分巨大。
3、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造成的经济落后、偏远地区,严重的缺乏人才、缺乏经费、缺乏“优惠政策”。
4、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人文环境。信息化不是简单地为“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有人误认为购买计算机、研制或推广软件和建数据库是信息化的全部内容。确实,信息化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但是这些仅仅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的一部分。更重要地是深刻理解信息化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国民经济的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运用方法、长远目标及规章制度。
三、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的改革
监管模式的改革,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反过来说,计算机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必须得到合理的运用,才能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传统的监管模式甚至不能适应这种技术要求。因此,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监管模式改革的进程。在这里,我想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与监管模式改革的相互关系。这是一个城区工商所,今年一月使用计算机管理,(仅仅是一个单机版的收费监控软件)结合监管模式的改革,收到了如下的效果:(注①)
1、适应了转变监管模式、实行市场巡查制的要求,解决了“轻管理、重收费”的矛盾;老实讲,收费问题一直是压在我们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心头的大石头,收费工作占据了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工作的大量时间和工作人员的大量精力。使用监管应用软件,结合实行监管模式的改革,就目前的运行状况来看,可以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一是工商人员“上门收费”和经营户“上门交费”有着本质的区别。经营户到大厅交费,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法规政策所规定的交费义务,交费交的心服口服;二是力求做到定费的公平和准确,尤其着力于公平。“民不患寡,患之不匀”,避免定、收费的随意性。采取外勤巡查核定,所长把关,集体决定,然后录入计算机数据库的制度,杜绝了收人情费,尤其是用收费权与经营户做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堵塞人为造成规费流失的漏洞。“公生明,廉生威”,提高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群众中的威望,树立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良好形象;三是市场巡查制的有效实施,全面了解掌握所辖范围的动态,及时合理制订对策,下大力气扫除死角。四是加强监管力度,打击非法经营活动,保护合法经营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水养鱼”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则招来了更多的经营户,增加了费源。如此下来,仅统计这个所在今年一至四月份的规费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收了二十万元,增长了四十八个百分点…尤其有意义的是,对外勤巡查人员不下任何收费任务指标,而是强调在监督、管理、服务上多下功夫,收到了“重管理”,管理上层次;“轻收费”,规费收入大幅增长的良好效果。
2、解决了内部分工不匀,所谓的“工种”好坏的问题。传统的监管模式一般是根据“六管一打”的业务区分来安排设置人员分工,上级机关有多少科、股、室,工商所就设置对应的组、室和“专管员”,且不说因用工不合理造成的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问题,单就谈完成上级下达的收费任务,工商所一般都要分解到各组,个别的甚至分解到个人所产生的弊端。如市管、个体有收费"阵地"
信息建设调研报告篇3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使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化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为更好地掌握目前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20xx年8月至20xx年3月期间,我局先后对全市行业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通过组织多次行业协会及企业座谈会,以及发放调查问卷500多份,并实地考察石龙、长安、虎门、清溪等12个信息产业发展较好的镇(街)及数十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初步掌握了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总体如下:
一、调研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研目的是要了解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为下阶段制定政策措施推动全市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打基础。本报告所指的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企业座谈以及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了解,通过镇(街)经贸部门、行业协会协助共发放调查问卷500多份,收回有效问卷341份。在这341家企业中,以企业的行业划分,电子信息行业企业142家,占41.6%;电气机械行业企业44家,占12.9%;纺织服装行业企业26家,占7.6%;食品饮料行业企业15家,占4.4%;家具行业企业25家,占7.3%;化工行业企业22家,占6.5%;造纸及纸制品行业企业32家,占9.4%;玩具行业企业21家,占6.2%;其他行业企业14家,占4.1%。(如图1)
图1受访企业的行业分布
以企业的经营规模划分,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30.8%;销售收入在500万元~3000万元的企业占19.9%;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占22.9%;销售收入在1亿元~10亿元的企业占21.7%;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4.7%(如图2)。
图2受访企业的经营规模分布
以企业的经济类型来划分,民营企业占总数35.5%;国有或集体企业占6.7%;外资企业占57.8%(如图3)。
图3受访企业的企业经济类型分布
二、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由于本次调研是我市首次对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的专题调研,调研数据、资料无法纵向比较,因此下面我们将分别通过不同行业、经营规模、经济类型的企业间横向对比来反映目前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为更好地量化评价、比较各类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我们参考了国家、省信息化主管部门及评价机构的指标体系,结合我市实际,构建了本次调研的一系列评价指标。我们采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企业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企业对信息化收效满意度、信息化年投入、内部局域网和网站的建设情况、电子商务应用等指标。
(一)企业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
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水平是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我市企业实际情况,我们将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分成四个档次,分别为:
一、基本没有信息化应用;
二、初级水平,即电脑办公系统独立应用,但没有使用软件辅助管理、生产;
三、中级水平,即信息化覆盖50%以上的主要业务流程;
四、高级水平,主要业务流程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调查结果显示,有13.5%的受访企业表示基本没有应用任何信息化系统;30.8%的企业达到初级水平;39.8%的企业达到中级水平;15.9%的企业达到高级水平(如图4)。
图4企业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分布
图5八大支柱产业企业主要业务流程水平比较
如图5所示,我们对不同行业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各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分布,八大支柱产业中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达到中级以上企业的比例为:电子信息66.2%、电气机械52.3%、纺织服装38.5%、食品饮料40.0%、家具24.0%、化工45.5%、造纸及纸制品34.4%、玩具23.8%。数据表明,除电子信息、电气机械行业外,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化工、造纸及纸制品、玩具等六大支柱产业中的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仍处于初级水平以下。
图6各经营规模企业主要业务流程水平比较
我们将不同经营规模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进行了比较,各经营规模企业信息化水平分布如图6所示。数据表明,企业通常经营规模越大,其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也越高,这也充分说明了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图7所示,以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进行比较,民营企业中,占16.5%的企业仍没有应用信息化系统,39.8%的企业达到初级水平,29.1%的企业达到中级水平,其余14.6%的企业已达到高级水平。而外资企业方面,没有应用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占12.0%,达到初级水平的企业占25.7%,中级水平的企业占44.9%,高级水平的企业占17.4%。数据显示,目前我市超过半数民营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仍然处在初级以下水平,相比而言,超过60%的外资企业已经达到中级水平以上。
4图7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对比
(二)企业对信息化收效满意度
在座谈会中企业普遍反映到,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是否足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涉及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投入的性价比是否满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的成败。
统计数据表明,在受访企业中,有5.2%的企业对目前信息化投入收效感到不满意,而56%的企业感到满意,并觉得目前投入已经足够,其余38.8%的企业感到满意,并计划进一步加大投入(如图8)。
图8企业对信息化收效满意度分布
图9八大支柱产业企业对信息化收效满意度比较
我们对八大支柱产业企业的信息化收效满意度进行了比较,各行业企业对信息化收效满意度分布如图9所示,对信息化收效表示满意的企业数分别为:电子信息94.6%、电气机械88.3%、纺织服装89.5%、食品饮料87.5%、家具91.7%、化工83.3%、造纸88.5%、玩具85.7%,数据表明目前我市八大支柱产业中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满意度普遍较高。而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投入的企业比例分别为:电子信息46.0%、电气机械41.2%、纺织服装31.6%、食品饮料25.0%、家具25.0%、化工33.3%、造纸34.6%、玩具28.6%。这一组数据表明,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要较其他行业高。
图10各经营规模企业信息化收效满意度比较
各经营规模企业对信息化收效满意度情况如图10所示。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对企业信息化收效满意度较高,相比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往往凭借更充足的资金投入和人才资源、更科学严谨的规划和管理,使其信息化建设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并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更丰厚的收益。
图11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信息化收效满意度对比
另外,我们将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对信息化收效满意度作了比较(如图11),对信息化收效表示“不满意”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例均为5.4%;表示“满意,且认为目前投入足够”的民营企业占比50.0%,而外资企业占比62.5%;表示“满意,且计划进一步加大投入”的民营企业占比44.6%,外资企业则占比32.0%。结果表明,尽管目前我市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仍较外资企业为低,但民营企业的信息化意识正逐渐提高,在调查中表示“计划进一步加大信息化投资力度”的民营企业占比要较外资企业为高。
(三)企业信息化年投入
由于信息化系统需要定期的升级和维护,人员的培训也需要长期的投入,因此企业若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将难以顺利开展。在这里我们引入了“企业信息化年投入”作为指标来反映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程度。
图12企业信息化年投入分布
统计数据显示,受访企业中信息化年投入在5万元以下的企业占55.7%,5~10万元的企业占24.9%,1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19.4%(如图12)。
图13八大支柱产业企业的.信息化年投入比较
八大支柱产业企业的信息化年投入情况如图13所示。图中数据显示,除电子信息行业外,其他七大产业中大部分的企业信息化年投入在5万元以下,其中纺织服装、家具、化工、造纸及纸制品、玩具等行业年投入在5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更在68%以上,反映了这些劳动密集行业的整体信息化意识仍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食品饮料、化工等行业中年信息化投入在10万元以上企业比例较高,说明上述行业中已有部分企业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自觉加大投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各种规模企业信息化年投入情况如图14所示。数据表明,企业经营规模越大,企业的平均信息化年投入也越大,说明了大型企业往往比中小型企业实力要强而且更加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他们每年的信息化建设投入通常比中小型企业要高。
图14各营业规模企业的信息化年投入比较
图15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信息化年投入对比
另外,民营企业中,信息化年投入在5万元以下的企业占61.1%,年投入5~10万元的企业占24.3%,年投入1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14.6%。而外资企业中,年投入在5万元以下的企业占27.0%,年投入5~10万元的企业占46.1%,年投入1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26.9%(如图15)。数据显示,民营企业中信息化年投入在5万元以下的比例超过60%,而外资企业中只有27%,投入不足是目前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落后于外资企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企业内部局域网和网站的建设情况
内部局域网和企业网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它们对技术、资金要求较低,所以目前不少企业已经建立起内部局域网和企业网站。数据显示,有77.1%的受调查企业已经架设起内部局域网,并初步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另外,有56.6%的企业已经建立企业网站,其余43.4%没有开通网站的企业大多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以围绕大企业配套加工为主的生产加工企业。但目前开通的企业网站大多还停留在发布产品和服务信息、企业新闻以及收集客户信息方面,而能够提供网上购销等涉及交易的应用尚不多,说明企业的网络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图16八大支柱产业企业的局域网和网站建设情况比较
八大支柱产业企业的局域网和网站建设情况如图16所示。在企业内部局域网和网站建设方面,电子信息、电气机械、食品饮料等行业具有较高的水平,建立局域网和网站的比例均在50%以上。而玩具行业的比例则明显低于其他行业,这主要因为目前我市玩具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的oem生产加工企业为主,企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对较低。
图17各规模企业的局域网和网站建设情况比较
如图17所示,在各规模企业中,由于具有较高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市场需求,经营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在建立局域网和网站方面的积极性也较高。
图18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内部网和网站建设情况对比
如图18所示,民营企业中的建立局域网和网站的比例分别为76.7%、68%,而外资企业中相应的比例分别为77.2%、50.3%。数据显示,由于开拓业务和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我市民营企业在建立网站和内部网建设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其建网、建站比例基本与外资企业相当。
(五)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比较高级的应用,由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方面的政策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在电子商务建设方面稍稍滞后于其他系统的应用。统计表明,29.9%的受访企业已经建立起企业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并投入使用,网络营销为企业带来的销售收入所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比例正逐年增长。
图19八大支柱产业企业的电子商务建设情况比较
八大支柱产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如图19所示。在八大支柱产业中,电子信息、电气机械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率较高,分别达到41.5%和34.0%。而玩具、纺织服装、家具行业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率则较其他行业稍低。如图20所示,在各规模的企业中,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具有较好的企业信息化基础和庞大的市场网络,开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也较中小型企业要高,但不同规模企业间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差距相对于其他信息化系统应用水平的差距明显要小。
图20各规模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情况比较
另外,调查显示,33%的民营企业正在或已经建立了电子商务系统,而在外资企业中相应的比例为38.9%。这说明电子商务作为企业开拓市场营销渠道新的手段,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对此表现出强劲的需求。
三、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总体评价
通过这次调研的实地考察和对问卷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初步掌握了我市支柱产业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从产业划分角度来看,目前我市八大支柱产业之间信息化建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电子信息和电气机械产业在上述五项指标中均处于领先的位置,这两大产业的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意识,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较强,因而其信息化建设水平也领先于其他六大产业。另一方面,其他六大支柱产业中仍有超过50%的企业主要业务流程处于初级水平以下,由于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六大产业中仍有超过50%的企业信息化年投入在5万元以下,且有超过50%的企业表示目前信息化投入已足够,这反映了其他六大产业中企业信息化意识还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亟需提高。
从企业规模划分来看,各规模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差距较为明显,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我们的评价指标中表现通常要优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反映了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他们的信息化投入力度也较大。与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更高,资源投入力度也更大,因此凭借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他们能够获得更高的信息化建设成功率和市场收益,并逐步形成以信息化投入促进效益增长,以效益增长加大信息化投入的良性循环。
从企业性质划分来看,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仍处于规模以下小生产状态,企业资金实力、投资规模、生产能力不强,因而在信息化投入力度方面与外资企业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使他们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仍落后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通常在设立初期就积极从国外总部或国际市场上配套引进先进成熟的信息化系统,并制定相应的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通过这些系统的应用和制度的实施,企业能有效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缩短设计、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相对而言,多数民营企业由于受资金及管理者经验的限制,在建设初期往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投入比较谨慎,不敢轻易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成熟的信息化系统,未能制定和落实长期有效的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这使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难以发挥提高经营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四、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存在问题
在本次调研中,通过与企业座谈和对镇(街)企业实地考察,我们认真收集了广大企业对当前我市信息化建设反映的意见和建议,并归纳总结为以下存在问题:
(一)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够
目前仍有不少企业管理者由于自身的素质和经验的局限,对企业信息化长远建设不够重视。在本次调研中,表示“没有在主要业务流程中应用任何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占比13.5%,而民营企业中此类企业的占比高达16.5%,在造纸和玩具产业中这个比例更高达25%和28.6%。与此同时,不少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停留在花钱投资、配备软硬件系统、建立局域网和网站上,只重形式,不重效果,没有建立起规范有效的信息化制度和人员培训机制,严重地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致使不少企业仍在旧的管理模式下运行,信息化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我市信息化年投入在5万元以下的企业占55.7%,民营企业中占61.1%,而在纺织服装、家具、造纸、玩具等产业中这个比例甚至在70%以上。民营企业中只有极少数企业信息化年投入比例能达到其年销售额的1%。而据国外权威媒体统计,欧美发达国家企业平均每年的信息化投入已经达到其年销售额的4%~5%。从调研中我们还了解到,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受资金的限制,他们在信息化建设投入方面显得颇为谨慎。为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不少企业期望政府能在资金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调查显示,69.6%的企业认为政府的资金支持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此外,从信息化投入的结构来看,我市不少企业存在着“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现象,这种投入结构的不平衡必然阻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使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难以实现提高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三)信息化系统运行效率不高
不少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以致在引进信息化系统的规则选型阶段缺乏科学严谨的咨询和论证,没有制定科学定量的评价标准,使系统工程完成后难以评价验收,系统质量无法保证。另外,不少中小型企业仍然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信息化系统与企业具体业务流程不协调,系统集成能力不高,系统应用还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管理阶段,“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难以有效提高企业综合管理和竞争力水平。
(四)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
调查中不少企业反映,我市的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精通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据了解,目前我市企业中大部分员工的信息化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他们对系统软件操作不熟练,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市企业对人员培训的支持力度不够,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人员培训制度。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企业认为我市应定期举办各类信息化培训班及信息化工程师等职称认证,有92%的企业认为我市每年应举办各类型的信息化论坛、讲座等企业信息化推广活动,以提高企业信息化人才水平,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化经验交流。
五、我市与周边城市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比较
我们希望通过与周边城市间的比较来进一步定位我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但由于周边城市没有开展与我市本次调研指标相近的调研工作,为此,我们通过座谈会向熟悉我省企业信息化现状的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研组有关专家进行了认真咨询。通过20xx年对全省多个城市企业信息化情况的调研,调研组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我市信息化建设水平与佛山、中山等市相近,落后于广州、深圳,在珠三角地区处于中上游位置。但考虑到我市外资企业比例较高,而外资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因此,基本可以判断,目前我市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仍然落后于广州、深圳、佛山等周边城市。
据专家反映,我市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如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信息化投入不足、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在广州、深圳、中山等市也同样存在。为解决上述问题,广州、深圳等市积极研究对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加快推进本地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如为提高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水平,中山市每年通过举办大型企业信息化推广活动,以赠送软件、软件培训、技术支持等多种活动形式,普及企业信息化知识和应用。
为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企业信息化重点项目扶持办法》,根据项目情况给予每个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30~200万元的资金奖励;中山市每年从市财政安排信息化专项建设资金5000万元,支持重点信息化工程及信息产业发展。佛山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的通知》、《关于佛山市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方法的通知》,每年对全市重点信息化建设项目进行资金奖励和管理。
为解决中小企业数量多,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广州市积极筹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基于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电子商务、企业erp、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网站建设及其他企业信息化服务,使中小企业少投入、低成本地应用信息化系统,提高营运效率。
面对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企业信息化培训方案》,充分调动了高等院校、研究所、知名软件商等社会培训资源,开展企业信息化培训,实行企业全员培训。深圳市实施“人才高地”工程,通过兴建大学城、办好虚拟大学园等措施,加强与国内外重点大学合作,扩大招生规模,特别是研究生的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为信息产业发展储备大量的高层次人才。
六、进一步推进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及建议
(一)制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目前我市还没有专门针对企业信息化的扶持政策,建议市政府设立“东莞市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通过资金补助、贴息、奖励等形式,对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示范项目、产学研项目、人才培训基地项目予以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每年有重点地选择一批企业信息化建设优秀项目列入资金项目计划,通过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促进企业积极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软件系统和嵌入式软件产品;鼓励企业与各大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建立市级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此外,我市可在融资、税收、知识产权、网络安全、进出口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有关政策,并适当向实施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的企业进行倾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融资环境,解决企业信息化融资困难,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实施。
(二)建设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动行业电子商务发展
近年来,深圳、广州、中山、江门等市纷纷加大力度支持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并已逐步建立起一批如深圳服装电子商务平台、中山企业信息网等面向地区或产业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使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改变了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缩短了市场反应时间,降低了经营成本,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支持,同时还有效提升了地区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各类电子商务平台近80个,而我市至今还没有一个较具影响力的产业门户网站。因此,建议我市筹建面向全市八大支柱产业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产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充分发挥我市产业集聚的配套优势,推动八大支柱产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提升,从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水平。
(三)分行业实施企业信息化重点示范工程,发挥典型示范效应
建立和组织实施全市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每年组织全市各镇(街)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优秀项目进行申报,对成效显著、示范性强的项目,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一定奖励,并针对行业特点分类型、分行业选择典型案例,总结信息化建设先进经验,向全市企业宣传推广。此外,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下一阶段全市企业信息化推广计划,在全市重点联系企业中选择一批有条件、有基础的企业重点推广企业信息网络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引导中小企业从单项计算机辅助管理起步,力争在财务成本、市场营销、计算机辅助管理应用上有所突破,逐步建立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包括仓储、生产、财务、营销、供应链、客户关系、质量控制等环节的计算机管理应用系统。
(四)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方面通过政府投资的引导,扶持企业信息化有关服务中介机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信息化咨询、监理和人才培训等信息服务体系,切实发挥专家决策咨询和服务指导的作用,为企业信息化项目前期选型、评价、监理和鉴定验收等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以行业协会、产业集群、专业镇、产业园区和重点信息化服务企业为依托,整合资源,组建形成行业、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联盟,提供产品研发、检测和质量认证、教育培训、电子商务等服务,加大力度投入企业信用制度、ca认证中心、物流配送体系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面向行业、产业集群的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稳定人才队伍,加大信息化人才培训力度
一要加大对企业信息化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培训服务机构管理,促进企业信息化培训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二要在继续发挥省级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培训服务机构、企业信息化技术服务提供商等社会资源,有选择地筹建一批市级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三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市人才政策,引导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稳定人才队伍,将人才培训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长远战略工作,制定完善的人才培训规划和培训管理制度,引导员工积极参加信息化培训;四要鼓励企业与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办学,逐步形成学历层次多样、学科设置齐全、专业结构合理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五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大力引进高素质的信息化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在企业内部建立一支稳定、高质素的系统开发和管理团队,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升级发展。
(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信息化推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加大力度对企业信息化知识进行推广宣传,通过营造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我市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推进我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新闻媒体宣传、成果展览、技术推介、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大力向全社会普及和推广信息化基础知识和应用,引导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应用培训;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企业管理者参加信息化交流、考察及研讨会等活动,促使企业管理者转变观念,加深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信息建设调研报告篇4
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村通”的目的是要促进农业发展,而农业发展的出路是在于帮助农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农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针对富拉尔基区所辖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此项报告。
一、农村网络现状
富拉尔基区下设两乡,共有行政村10个,总人口3。39万人。根据实地调研,目前移动通信和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全部覆盖;宽带互联网业务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个村实现了光纤到村、宽带到户;无线数字电视实现村村通。另外,富拉尔基区的十个村屯现已经具备了基于固定电话业务开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实现了村民危难时能够自救,而且还实现了村民之间的互助功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农村信息化应用状况
(一)在七个农村中小学中,除了海格村外,均开通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实现了农村学生的互联网内容教学,但在教育资源远程共享方面,由于资金问题,均没有实现。
(二)农村部分农民家庭购买了电脑,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达到了在网络上索取农业信息、与外界沟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有517户农民家庭使用了宽带互联网业务,占农民家庭总户数的4。26%。农民目前对电视、互联网的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还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缺乏正确引导。
(三)所有的村均没有建立信息服务站,没有一个公共的、可供全村农民共享的信息服务系统,没有专职人员负责农村信息服务的推广和应用上的引导。致使绝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意识,从众意识强,思想落后,距离建设新农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难题
近年来,我区农业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展,但农民对农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是农业信息网络推进乡村后,入户遇到了障碍,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农民的信息意识淡薄。农民的信息意识呈现出一定封闭性,主要表现为对信息情报反应迟钝、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敏感性。因而对信息技术需求欲望低。这种现状,使农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畅,生产、销售和需求相脱节,一些农产品被压等压价,甚至出现滞销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这一点必须形成共识。
(二)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较低。农民自身满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农村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实现信息化,人才是关键。由于农业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技术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更少。同时受经济能力制约,很难吸引外地人才。
(三)农村信息服务推广力度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广离不开政府统筹协调,才能使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地将涉农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过信息服务实现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户收入的目标。这不仅需要对此项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中,增大财政投入。由于财政困难,信息化建设缺乏专项资金扶持,加之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务推广工作。
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转变农民观念,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村的风貌。农民可以通过上网查价格、上网查政策、上网选择良种、上网销售和采购,在网上听课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网络信息在农民心中会成为一种依赖,成为学习实践、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信息化不但能增长农民的见识,还会增强公民意识,渐渐学会运用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将会明显提高。
(二)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变革。如今电话、电视、电脑多源的信息渠道使农产品价格公开透明,销路增多,农产品坐地增值。市场化的农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了再生产取向,也将自发地引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譬如山西省应县龙泉村以产胡萝卜为主,过去没有网络,胡萝卜找不到销路,只好喂牛。自从有了网络后,从未滞销,而且价格高。通过网络还从日本引进了新的优良品种。如今按订单生产,远销东南亚。胡萝卜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亩,占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两万元,人均6000元。胡萝卜的大量生产,又带动村里发展起了胡萝卜科研、加工、冷库储藏等产业链。龙泉村先后上马5座冷库、4个储藏库、1个高产试验中心。村支书刘建银说:“鼠标和键盘已经成了新时代农民的锄头和镰刀,是离不开的生产工具”。
(三)推动农村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目前远程医疗、网上门诊、住院预约、远程视频诊断等等网上医疗功能均面向社会开放,极大方便了社会就医途径。另外,农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各种疾病的防治、预防和保养。农村信息化工程带来了农村远程教育。通过有效建设远程教育网,使农村中小学连上北京101远程教育网,通过互联网,成立好课堂。以此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拉近城乡教育差距,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的问题。
五、几点建议
(一)增强信息意识,加强
组织领导。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协调信息化建设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财政预算中要有计划地安排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二是动员社会各界,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职能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农村信息化建设;三是千方百计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信息化手段帮扶农村脱贫致富,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跨越式发展。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应用管理,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内容建设比网络建设更为重要,而这项工程通信运营商是无法独自完成的,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议“在通信运营商搭建了信息沟通的平台后,各级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单位应该有意识的在农村信息化问题上形成共识与合力,依据各自的长处为农村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如先进的种植方法、防灾方法、预警信息等。同时,政府应该给予实施内容交流平台建设的单位一定的支持,如财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区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应该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务站,聘用专兼职信息员。作好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具有指导性,推动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充分调动涉农企业、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各专业协会、农研所、村干部的积极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发布、服务于一体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解决农业信息进村入户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信息内容的本地化,增强时效性、正确性和实用性,最终使信息服务惠及广大农民。
(四)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加大培训力度。一是对信息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二是积极探索合适的方式,组织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农民学习信息网络知识,通过组建农民信息协会、农民科技协会等形式,开展“网络联乡村,信息进万家”活动,组织带动农民上网利用信息实现增收;三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
信息建设调研报告篇5
近年来,我院的信息化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三网合一”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三位一体”等应用理念正在形成和完善,我院信息化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与信息科学技术的实际发展与应用相比,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还远不能适应检察工作的需要。下面仅就我院在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谈谈几点看法。
一、我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人数编制105人,现有计算机数量146台,其中,服务器3台,台式机99台,便携式44台,102台正常使用中。
二、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注重硬件建设,忽略软件的开发应用和运行环境的配置
信息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目前我院的局域网早已建成,但在网上运行的软件只有两套案件统计软件和一套邮箱软件,大量的基础性应用和检察业务软件都没有开发和实施。比如局域网主服务器未安装有效的信息发布系统、检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软件、oa 办公软件、法律法规数据库软件,全院干警 e - mail未建立等等。也就是说硬件投入比较重视,而软件投入不足。应该说,硬件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而软件开发、应用和运行环境则是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在目前硬件建设基本已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要实现队伍管理、案件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想提高办公,办案的质量和效率,靠什么?要靠软件的支持,没有软件一切都无从谈起。就像一个人有健全的身体,强健的四肢,但没有头脑和思维,这个人就是一具僵尸。
如果我们的局域网没有象oa办公软件、案件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法律法规数据库软件等等应用软件,局域网就没有价值,再先进的设备也都是白投入,就如同“高速公路修好了,没有车跑”一样。
2、软件开发水平有待提高,软件的兼容性问题需要解决。
上下级院的各种交互式应用软件的开发(比如案件管理软件、文件收发软件、统计报表软件等),必须由高检或者省级检察院统一开发研制,如果由基层院自行开发,只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形成信息孤岛。这种大型网络软件的开发,无论其内容的设臵、安全性还是与其他软件的兼容性问题,都需要在软件发布后,在大范围内测试使用 2-3年,并在此期间不断修改完善,使之内容合理,安全顺畅并能够与其他软件一起在同一台服务器和同一台工作站中使用——这是软件开发的一个常识。而我省的软件开发却违反这一科学规律,例如现在正在推广使用的案件管理系统,在甘肃等地小范围测试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据我们实地考察了解到,现在还十分不成熟,便急于在全省全面铺开,为了避免安全隐患和不兼容情况的发生,竟然要求为其单独配备一台服务器,浪费巨大(一台低配臵服务器价格在 20000 元以上,为了这一个软件,全省要额外投入近 200 万元)。
3、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人才缺乏,远不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院存在的客观情况是检察干警计算机水平普遍不高,检察业务实践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相对滞后,电脑使用效率不高,操作熟练程度较差,故障率、误操作率相对偏高,大部分人只能缓慢打打字,使用鼠标玩玩游戏,更有甚者连开关机都不会。虽然通过考试招聘了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但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位设臵和编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4、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存在隐患。
由于计算机应用在检察工作中的时间还不长,有的干警安全意识谈薄,曾经存在内外网共用工作站的现象,没有完全物理隔离;很多干警对电子信息保密的意识还不强,存在由于无知而泄密的隐患。如有些人由于不知道计算机的电磁波辐射会泄露秘密信息,计算机工作时未采取任何措施,因而难免给他人提供窃密的机会。有些人由于不知道计算机软盘上的剩磁可以提取还原,将曾经存贮过秘密信息的软盘交流出去,也会在无意中造成泄密。有些人因事离机时没有及时关机,或者未采取屏幕保护加密措施,使各种输入、输出信息暴露在界面上。在过去没有配备专门的计算机维护管理人员时,存在机房管理不严格,无关人员可以随意进出机房。当机器发生故障时,随意找朋友或者雇人进院维修,或者将发生故障的计算机送修前既不做消磁处理,又不安排专人监修,更容易造成秘密数据被窃。操作人员对涉密信息与非涉密信息没有分开存储,甚至将所有的文件都放在一个公共目录里,也没有进行加密处理,使涉密信息处于无密可保的状态,等等。
三、要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 、强化领导,推进到位。
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投入大、需长期坚持不断推进的系统性和动态性工程,要确保规划、计划任务的实现,领导是关键、组织是保证。要有总体思路,也就是要制定适合近期、远期的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方案。首先要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要按照“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健全组织体系,确保工作真正摆上位、摆到位、落实到位。同时,要进一步制定全院信息化各项制度,明确各自职责,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推进,增强全体检察干警的现代化办公理念和责任意识;其次领导要了解掌握科技和信息化发展的前沿动态,综合运用规划、标准和制度,努力做到筹划到位、推进到位、服务到位,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
2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针对实际,必须加强对各类要素的有效整合和系统集成。一是要进一步发挥聘请专家担任信息化建设顾问作用,特别是在顶层思考、整体设计和系统推进、重大项目咨询与评审、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营造、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形成合力;二是在目标导向一致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战略合作伙伴的作用,运用市场机制、依托科技企业,大胆开放与协作,开发的各类软件要标准化、兼容化,要随时保持网上升级,万万不可有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思想,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确保信息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同时在资金使用上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要认识到硬件产品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市场价格瞬息万变这一现实,在硬件数量上不要
贪大求全,只要够用就行,在个体硬件选购上应当选择高端配臵,保证所配臵的硬件短期内不淘汰、不落后,使基层院能够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加强人才开发机制的建设。发展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增强科技兴检的能力,必须加大科技人才的建设力度,为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应采取大胆引进人才并在全院挑选有志向从事科技工作的检察干部到技术部门工作的办法,为他们学习、施展才能、脱颖而出、提供舞台和空间,增强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的内在活力;同时要在体制上加大改革步伐,积极争取设臵专业技术人员职位、编制,从制度上彻底解决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3 、结合业务,注重应用。
检察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技术创新,它带来的应当是检察工作方式方法的全新变革、工作理念的全新变革、工作工具的全新变革,所以必须要坚持以检察院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后勤保障为中心,面向检察工作的实际需求提供有效服务,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 要按照检察工作的发展和需要推进信息化、要用制度发展信息化,不能搞没有效益的信息化,更不能搞“花架子”的信息化。各基层院要避免孤立设计或实施某项工程,防止形成信息孤岛和重复投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优化配臵,信息资源要高效利用。要结合自己的业务实际、管理水平、人力资源、设计实施方案,要坚持目标明确、注重应用、循序渐进、加强管理、先进适用、改革创新、强化培训的原则来实施,本着“巩固基础、提高素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开展工作。
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篇二: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企业 信息化建设重要性日益突现,但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其信息化水平还整体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为详细了解新洲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和问题,帮助辖区内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促使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借助辖区开展《武汉市中小企业服务需求问卷调查》活动的契机,对辖区内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期间,新洲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共向辖区内中小企业发放问卷调查表120多份,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00份,这些问卷分别来自不同街镇、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基础网络建设方面。
参加调查的企业有27%的企业建有企业内部局域网。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中有85%的企业建有内部局域网,规模以下的企业中,有9%的企业建设有企业内部局域网。建有局域网的规模以上企业中,有60%的企业局域网规模在4台计算机以上,建有局域网的规模以下企业中,有20%的企业局域网规模在4台以上。参加调查的企业98%的企业进行了国际互联网的接入。参加调查的所有企业都没有聘请专职企业信息化技术人员。有92%的参与调查企业希望政府有关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信息化硬件方面服务。
2、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
有94%的企业使用过或经常使用国际互联网在各种信息平台进行各种信息查询;有86%的企业实现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有5%的企业对生产流程进行了信息化管理;参与调查的企业都没有使用erp(全方位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3、电子商务应用方面。
参与调查的企业有28%的企业通过外包方式建有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80%的企业建有自己企业的网站或网页;规模以下企业,有20%的企业建有自己的网站或网页。建有网站或网页的企业有98%使用网站或网页进行企业形象宣传和基本信息查询,但对网站或网页信息更新较慢,无法做到及时性。有47%的企业通过各种公共网络平台进行网络营销。但成功进行网络营销的企业网络销售收入占全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下。
4、信息化建设效益方面。
参加调查的企业主管有90%的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产生的作用不明显。有92%的企业主管认为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效果不明显。有79%的企业主管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销售水平效果不明显。有83%的企业主管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形象效果不明显。
二、调查反映出的问题
通过对新洲区中小企业进行的信息化建设问卷调查了解,新洲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观念问题。
有许多企业家把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解为一根网线、一两台电脑就是企业信息化。还有些企业认为企业建立一个网站或网页就是完成了信息化建设。其实他们不知道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他们的认识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管理问题。
企业信息化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它必须要企业建立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帮助企业管理企业内外部的所有信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效益、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等。但是新洲区中小企业大部分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许多企业业务规则存在很大的人为性和随意性。许多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业务流程不清晰,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无法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这样的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后,各部门对信息条块分割,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企业信息化作用不能显现。
3、人才问题。
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业务品种单一,企业管理人员观念陈旧,所以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参与调查的企业内部基本没有专业的人才帮助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导致大多数企业把建设或维护企业网站或网页的工作外包给网络公司,又因为网络公司技术人员不清楚企业具体情况,同时沟通难等问题,使得企业网站更新相对较慢、无法做到及时性,导致企业的网络营销效果不明显,机会不断流失。
4、资金问题。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持续投资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系统每年维护费用占整个系统建设费用的10%-20%。而中小企业普遍资金实力有限,根本承担不起或不愿承担如此巨大的信息化建设费用,造成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步履维艰。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工作宣传力度。
相关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要通过开设信息化高级培训课程,帮助企业了解企业信息化具体内容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大力宣传武汉市企业信息化成功个案,调动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完成企业信息化建设。
2、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配套环境。
引导企业自身强化信息化意识,加大力度实施企业体制、技术、管理创新,加快推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高效的企业管理机制,为企业信息化
建设打好基础。
3、为企业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帮助企业建立适合企业需要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企业引进专业人才,留住人才。让引进的人才帮助企业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
4、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大,许多企业资金缺乏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大瓶颈。因此,为了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除了企业自身加大信息化建设投资比例和力度,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帮助企业扩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篇三:关于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 要
本文立足于客观的角度分析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法与文案调查法的结合,并将在实践中所得到的数据与较为典型的中小型企业作对比,全面了解和掌握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应用水平,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研究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与扶持,组织开展对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工作,本次调查采用了抽样问卷调查、企业座谈以及实地考察等形式,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信息化建设 核心 现状 发展
1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1.1 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文以示范区中小企业为实践地点,展开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调查,从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前景等多个方面研究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
1.2 调查时间和调查地点
时间:20xx年8月5日~8月25日
地点: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
1.3 调查意义
通过此次实践调查,找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有利因素,深入分析原因,并提有建设性的发展方案,为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1.4 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网络调查、文案调查
2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内容
2.1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2.1.1 整体核心
企业信息化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一解)“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和使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从发展程度看,分为三个层面和发展水平的不同阶段。第一是利用计算机实现对产品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控制。第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系统化。第三是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电子商务。(二解)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要在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两个方面加紧推进。
2.1.2 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目标: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
涉及的部门: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设计、制造、 管理等职能部门。
支持层:高级经理层(决策层)、中间管理层(战略层)、基础业务层(战术层)。
功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
组成: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机合一的系统,包括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通用软件、应用软件、终端设备(如数控机床等)。
2.1.3 企业信息化的外延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2.2 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到资金限制,从目前企业应用来看,应重点发展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它们是最有潜力的,也是最符合中小企业当前需要的,因为它们能够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当前经营和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2.2.1 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增进信息交流,包括公司内的信息交流,这是通过内部网络连通实现的。现在的企业购买计算机后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办 公,用其处理各部门的办公业务,实现用户内部信息的网上共享和交流,不仅能够实现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公文传递,还能够完成公文批阅之类的工作流程。通过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小企业可以轻松建立互联网应用体系,客户端全面支持浏览器,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得到各种信息服务,极大地适应用户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需求。在办公过程中如何实现办公自动化成为企业最先考虑的问题。信息服务企业要与用户企业紧密结合,要面向用户的需求,提高性价比、实用性强的解决方案。
2.2.2 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目前,国财务管理信息化事业正处于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管理型”财务软件的阶段。在中小企业推广财务管理系统基本没有风险,因为我们的财务体系比较固定,软件系统已经非常成熟。目前,70%左右的大中型企业,20%左右的中小企业已经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网上支付、网上结算、网上催款、网上对帐等需要通过财务信息系统进行,而网上销售等业务交易活动产生的销售单据、采购单据亦是财务管理系统记帐、计算成本的依据。财务管理系统用于管理原材料、产成品等的价格、入库、出库、存货等信息。
2.2.3 销售管理系统
新兴的制造业中小企业将利用互联网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分销网络,分销网络结构基本都是多级分销形式,其销售形式多种多样:有批发、零售(有订单、无订单)
信息建设调研报告篇6
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是创新纳税服务方式,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xx年8月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我局开始实施多元化电子电报纳税推广工作。作为第二批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单位,分局上下树立大局意识,发扬“团结一心、努力拼搏,不怕艰辛、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推广起步晚、基础条件差的困难,积极向全区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税人推广了以“网上申报和银行扣缴税款为主的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方式。截止xx年底,企业和个体户电子申报户数及电子划缴税款比率均达到98以上(个体 00),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推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全区基本上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化为主导”的税收征管新格局。
主要成效
一是提高了办税效能。通过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扬信息畅通之长,避交通不便之短,扬信息无时限之长,避机关定时制之短,扬信息平台宽广之长,避办税窗口狭小拥挤之短,提高了办税效率,方便了纳税人,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二是节约了征纳成本。潘集区纵横上百里,交通十分不便,加之纳税人分散在各个乡镇,无论纳税人到税务机关办税,还是税务人员到一线去征税,往返一趟都需要花十几元、甚至上百元的交通费,实行多元化电子申报后,避免了劳途奔波,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三是提高了税收征管质量。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之前,全局企业申报率只有90左右,个体户申报率只有70左右;推广成功后,现在企业和个体户申报率每月基本上保持 00。四是提升了地税形象。为纳税人免费开发、提供多元化电子申报软件,免费发放宣传材料,免费集中培训,免费上门辅导,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四免”全程式服务,切实从纳税人最急、最缺、最盼望的事做起,真正体现了地税机关“务实、高效”为民服务办实事的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受到了纳税人拥护和欢迎。
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首要环节。
思想观念是基础是先导。在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中,潘集区分局在思想观念上历经了一个“排斥—基本认可—完全赞同”的转变过程。坦白地说,推广之初,首先,做为分局一把手的我,在思想上存在着分歧:一是固守成规,片面认为纳税人已经习惯上门集中申报纳税方式,无需多此一举;二是畏难情绪,潘集区是一个农业区,全区总面积590多平方公里,下辖5镇5乡1个街道办事处,纳税人经营规模偏小,税源分散,信息化水平滞后,推广工作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行动上一度比较迟缓。但随着多元化电子申报在其他分局的深入推广,并取得良好成效,特别是全市征管工作会议的召开后,我们在观念上有了大转变,深刻认识到税收征管工作正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性跨越,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已势在必行,作为农村分局更应增强紧迫感,及时适应和融入新的征管改革大潮中,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和促进税收事业的全面发展。
(二)领导重视,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期间,市局叶局长、分管领导顾局长多次深入潘集调研、协调、指导工作,现场解决许多工作难题,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推广的信心,增强了做好此项工作的责任感。为了扎实开展推广工作,我局做到“三到位”:一是领导到位,班子成员齐上阵,分工协作,投身到推广工作的每一环节;二是组织到位,成立了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协调组、宣传辅导组和技术保障组;三是工作到位,建立“每天一通报,一周一会”制度,集体研究解决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推广工作提供了领导和组织保证。
(三)落实责任,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前提条件。
为了保证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分局制定了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步骤,细化组织、协调、宣传、技术辅导、保障服务等工作职责。从领导到税干,从分局机关到基层,人人有责任,人人抓落实。同时,将推广工作进度、质量与岗位责任制酬金挂钩,加大监督考核,提高了全员参与的主动性,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有效地推动了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的稳步进行。
(四)因地制宜,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措施保障。
面对辖区内税源结构分散,既无中行网点,又无交行网点等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我们抓住农村信用社,覆盖全区这一有利条件,在全市,开创性地探索出一条“税务、信用社、交行”三家携手,共同为纳税人服务的推广之路。由于户数少,税源小,信用社刚开始不太愿意合作,在市局的大力协调帮助下,在分局的多方努力下,最终达成共识,为推广工作创造了有得条件。鉴于,“三家携手”存在“信息不对称”“跨行划拨税款”等技术难题,本着稳步推进的原则,首月,我们选择了35户分散在各个乡镇经营规模稍大的纳税户进行试点,令人欣喜的是,在大量仔细的前期工作基础上,首次试点全部成功,这也使我们推广工作的信心倍增。在认真总结前期成功推广经验后,第二个月,我们一次性将符合条件企业、个体纳税户全部推广电子申报,再告成功。
(五)优质服务,是推广工作得以成功的质量保证。
在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事前,我们充分利用淮南日报潘集版、潘集广播电台、潘集有限电视台“三大地方媒介”优势,反复刊登、播放宣传材料、滚动字幕,向纳税人广泛宣传推广多元化电子申报纳税的意义和优点,营造积极推广应用的氛围;事中,坚持集中培训与个别上门辅导相结合,联合有关部门“一条龙”为纳税人签合同、办ca证书;事后,通过“一二三”服务提醒推广方式,提升了推广质量,即:第一个月税务人员逐户上门指导网上申报,督促个体工商户提前足额存款;第二个月申报期前电话逐户指导、催缴;第三个月征收期结束前5天,电话提醒未申报、缴款的纳税人,从而使纳税人更好地掌握了网上申报技术,形成提前申报缴款的良好习惯;另外,电子申报纳税正常运行后,我们继续指定专人负责分析研究日常电子申报工作,及时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保证了电子申报成功率。
潘集区分局在多元化电子申报推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距市局要求和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借鉴和学习兄弟单位经验,积极探索创新,把税收征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努力开创税收征管工作新局面。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