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报告网 >调研报告

粤肇文化调研报告5篇

关于调研报告,大家必须要依据领导的要求,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调研计划,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文字记录,是落实一项措施的文字借鉴,92报告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粤肇文化调研报告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粤肇文化调研报告5篇

粤肇文化调研报告篇1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如何把握其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如何实现其在烟草商业企业的正确定位?这些都是需要在思想观念及实践上重视和面对的课题。现在烟草商业企业既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也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仅局限于主观考察判断企业文化现状,而非从动态的角度、从量的要领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变化趋势。因此,构建具有烟草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将有利于烟草商业企业文化的规范和科学发展,是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平台、以企业内外各项评价指标为参量,是一种贯穿于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能反映烟草商业企业基本状况的评价体系。

作为一种体系,就需要有一定的架构。在笔者看来,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这四者的关系是: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是理念文化的载体,制度文化又规范着行为文化;理念文化是形成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也是核心所在。

同时,在这四个基本层面下面还包含若干个参数指标。评价参数指标实际上是综合评价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的实际运作状况,可具体列出以下指标。

理念文化构成。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涵盖要素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凝聚力(烟草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工作积极性,以及内部关系的和谐度)、企业经营方针的执行度等。

制度文化构成。这个层面涵盖的要素有烟草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岗位管理标准、岗位操作规程、治理结构完善度(有健全有效的程序化机制)、组织结构合理度(设置合理、职责明确、运作高效)、信息处理效率、领导决策机制的执行度和民主化程度、员工管理企业的参与度等。

行为文化构成。包括领导素质指标(员工认同度、领导能力、个人品质)、员工素质指标(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管理素质指标(企业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设备素质指标(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完备和使用率)、员工行为指标(政策执行度、工作效率、员工离职率)、零售客户满意度、消费者满意度、社会美誉度等。

物质文化构成。主要包括:市场净化率、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增长率、利税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市场培育指标、企业内部环境指标(安全的工作环境、卫生的生活环境、丰富的文娱环境)、企业形象指标等。

构建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构建必须要立足实际,力求实效,笔者认为应该遵循六项原则。

导向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改造现实企业文化状况、构建目标文化模式的过程,由于其内容较为复杂,如不加以引导,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应以企业理念系统的构建为重点,通过思想和精神的传递和引导,全面提升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系统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和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构建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这一体系的构建中要保持其完整性和协调性,从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环境的关系、内部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独特性原则。构建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要紧密结合烟草行业特点、地域特点和企业自身的特点。

落地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与烟草商业企业各项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内容等融合起来,要注意避免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脱离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脱离员工的实际思想行为方式等。

效能性原则。在构建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中要杜绝求大求全,要根据烟草企业的实际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争取投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果。

长期性原则。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这种特点是由其本质决定的,这同时也决定了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必须贯彻长期性原则。即将其纳入企业总体工作的范畴,从组织落实、人员安排、财务投入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使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并逐步完善,持续不断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粤肇文化调研报告篇2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代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西部地区,尤其是我区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可以说还刚刚起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显得非常弱小。为了促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委对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产业界定和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和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力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9大门类。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的制约和影响,我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目前,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已有娱乐、音像、影视、演出、报刊图书、网络文化、艺术培训等国有、集体、个体文化产业,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从文化部门统计的资料看,2005年底全区在文化部门登记的文化经营户近900家,其中网吧132家,音像制品经营282家,歌舞厅53家,电子游戏72家,台球36家,音乐茶室46家,游乐场8家,营业性演出团休7家,图书业101家,印刷业50家,复印打字121家,电脑软件经营户8家,文化传媒(含广电)18家。2005年从业人员约3000 人,年总产值约1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03%,按平均赢利15%计算利润达1500万元。年人均赢利5000元。这些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和形成,拓展了就业门路,开辟了新的经济文化发展领域,增加了地方财政税收,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但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我区的文化产业还显得很薄弱,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全区文化产业经营户的总量不到xx市的五分之一,不到xx市的三分之一。全区有100台以上电脑的网吧经营户仅有3家,且集中在xx市,其余各县上50台电脑的经营户较少,大都在30台左右,并且经营情况较差。在农村,除个别县(市)的乡镇有一两家网吧外,其余均未开设。艺术品市场、书画市场、文物市场尚未形成,电影市场严重滑坡,基本倒闭,文化旅游市场尚未完全启动。文化产业中不少项目经营惨淡、效益不佳。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发展文化产业认识不到位

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在于自身陈旧观念的束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滞后,产业意识不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模式中,等、靠、要思想突出,存在畏难情绪,怕担风险。只拘泥于投资风险小或是传统经营项目,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美好前景及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因而不重视,不主动抓文化产业,在今年5月18日至21日,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xx区是全省唯一没有参加的地区。而经济实力不如我区的xx区却能在交易会上签约42个项目,金额达30亿元。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体制上、机制上还存在着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现象,权责不明晰,致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缺乏

由于我区经济比较落后,地区和各县(市)财政属吃饭财政,只保职工工资,投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很少,而靠自身发展困难又很大。文化基础设施缺乏,全区8 个县(市)目前只有3个县新建了图书馆、文化馆,其余县(市)的图书馆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旧房子,面积小且因年长失修,成了危房。文化馆设施少、陈旧,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各县(市)过去修建的一些剧场、影院,因经营不善,大部分变成了商场、小吃城。如:作为七百多万人口的地区所在地毕节,目前,没有一个大的影剧院,影响了演出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缺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演艺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

电影公司、影剧场、地区演出公司等单位,职工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能力差,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电影院、影剧场都作为商场、小吃城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来源用。文化单位中各类文化艺术创作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缺门断层。文化单位缺乏文化人的现象严重存在。如:毕节艺术团有在职职工137人,真正能够走向舞台的演员不到1/2,基本没有30岁以下的演员,有的舞蹈演员已不适应艺术表演的要求,更难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走向市场,形成真正的产业。

4、执法管理人员少,执法条件差

我区文化市场执法管理人员全地区不足50人,文化程度低,综合素质不高。全区大部分稽查队没有专门的办公用房,没有交通工具,没有办案经费。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执法人员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扶持、服务都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5、对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我区有6个国保单位,即xx县可乐文化遗址、毕节大屯土司庄园、大方奢香墓、黔西观音洞遗址、大方、毕节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织金古建筑群;4个国家级风景旅游景区,即织金洞、百里杜鹃、九洞天、威宁草海。还有近200个省级、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旅游区。但这些旅游景点基本上只有自然景观,缺乏文化内涵,缺少带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包装、人文景观、文化商品、艺术表演等,没有很好地体现其价值。我区现存的许多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工艺也没有得到整合包装,走向市场。

三、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要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要看到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文化产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总体规划,确立重点发展项目,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定期研究探索产业文化经营的有效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组织实施好文化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要把抓好文化产业工作的绩效作为地委、行署对 县(市)党委、政府和地直有关部门的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要切实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到对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上来,实行分类管理。党的十六大指出,文化按不同性质和功能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应对我区的公益性文化单位,以财政扶持为主,部分创收为辅,使之真正发挥社会公益作用。对经营性文化单位,鼓励和支持其进入市场,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吸收社会资本,组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

3、要进一步完善拓展投融资渠道。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制定优惠政策,培育和优化投资、融资环境,鼓励、吸引私营企业、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产业;二是政府配套,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启动资金的投入,各县每年都应有一定比例的经费来作为文化产业运作基金。三是单位自筹的融资渠道。建立多渠道筹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依靠国家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保证资金投入。

4、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的门类和品种很多,不能盲目发展,要制订规划,突出重点,有序发展。对市场饱和、需求萎缩、濒临淘汰的项目,如:录相放映、电子游戏等国家政策规定一般不予新批、新办、新开的,不要强行发展。对于富有市场前景,且有潜力可挖的文化经营项目如演出业、印刷业等要给予支持和扶持,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速度,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市场。根据当今社会知识化、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时代特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优先发展潜力大、见效快、科技及文化含量高的项目。

5、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充分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人无我有的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在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开发特色上下功夫。要邀请区内外专家、学者,加大研究、宣传力度,把我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烘托旅游资源的地方和民族文化氛围,促进我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6、大力培养和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演艺人才。发展文化产业缺乏一批懂专业、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和高水平演艺人才,这是当前制约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要积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改进和调整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制定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加大人才的招聘力度,吸引区外人才到我区创业。

7、积极培育文化产业中介组织。当今文化产业已经从文化事业中剥离出来,在这样的形势下,在此关键时刻,要使文化产业得以健康发展,按市场运作惯例,必须有中介组织作为文化产业市场契合的粘合剂。通过中介组织进行人才、资源、资金、技术、交易等方面的粘接,使文化产业真正具有产业特色。

8、借鉴外地经验,谋划我区文化产业。要借鉴外地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经历、经验、经营方式、突破难点的方法,正确界定我区文化产业目前应有的发展可能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态势;突出我区应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找准我区当前重点发展和今后长期发展的目标;突破我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

粤肇文化调研报告篇3

根据上级工会关于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会从9月份开始,组织办公室、宣教部门开展了对全县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的专题调研,选取国有、外资、非公等不同类型的10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对企业文化建设、职工文化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企业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情况及职工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

一、所调查企业问卷梳理情况

1、企业文化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

所调查企业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部门一般是企业行政、人事、综办部门或工会;供电、移动等国有企业每年文化建设的投入20万元以上,几家外资每年企业文化投入8——10万元,非公等其它规模企业每年文化2—5万元;所调查企业基本将文体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围绕经营理念建立了以制度文化体系、展室、文化手册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职工对企业文化认可主要来自文化活动和培训;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较大,工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非常大较大。

2、职工文化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

企业负责职工文化活动的部门是60%以是工会,其它基本上是企业综合办或行政、人事部门;所调查企业有面积为50平米——400平米的职工文化阵地,一般设有健身房、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等设施,部分企业有职工书屋、舞厅、学习培训室等;职工文化建设及开展活动每年投入2—10万元。企业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组织一般为音乐舞蹈、、户外休闲、球类这几种;企业职工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至少半年一次或不不定期活动,经常开展的文体活动有文艺演出/晚会、单项体育比赛、运动会、户外休闲、,职工基本全部参加单位组织文体活动情况。

3、企业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情况

所调查企业职工普遍感觉生活精神压力一般,业余时间主要有哪些安排、娱乐上网浏览聊天、户外休闲,每年用于文化活动的支出平均为500—1000元,主要支出项目为上网、健身、娱乐。所调查企业的职工对单位文化活动和设施基本满意,希望单位开展和参与音乐舞蹈、学习培训、室内健身等文化体育活动。

二、全县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的状况

目前,全县共有民营企业689家(其中工业企业218家),个体工商户6200多家,从业人员约54000人(其中季节性临时用工约占55%)。

按照企业生产规模主要分为三类企业,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建设基本情况如下:

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如糖业公司分公司、食品有限公司、矿业公司、中等风电企业,这类企业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20%。这部分企业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重视。特别是县供电分公司、移动公司、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业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特色,并不断提升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的融合度,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这些企业均做到了文化工作有人管、有人抓,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作为我县重点企业的糖业公司分公司、矿业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企业建设职工室内活动室、职工书屋等,即是企业重视文化建设的体现。

2、中小型制造加工企业。如恒泰水泥公司、祥云食品公司等,这类企业职工占全县企业职工总数的30%。这类虽然进行民一定的企业文化建设,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职工文化活动,但是基本上着重追求经济利益,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搞一些文艺节目、打一些宣传标语,缺乏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与深层次的认识。有的企业文化流于表面,仅仅通过举办简单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企业文化得不到协调发展,也不能为企业长久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粤肇文化调研报告篇4

为促进我县工业园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园区企业健康发展,我们于近期走访了部分企业,对我县工业园区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我县工业园区始建于xxxx年x月,总规划面积xxxx亩,园区以105国道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区,东区xxxx亩已基本成形,西区xxxx亩,主要是新规划的两个基地:一个是占地8039亩的电子器件产业基地,另一个是占地3500亩的xx脐橙产业基地。截止目前为止,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x亿元,园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网络、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省级园区发展框架全面拉开。

园区目前共有投产企业134家,在建企业xx家,规模以上企业44家。已基本形成电子通讯、矿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食品制药四大工业支柱产业。20xx年,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xx亿元,成功跨入全省百亿园区行列。今年1-10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工业增加值xx亿元,出口创汇xx亿元 ,税金总额xx亿元,安置就业xxxx万人。园区企业员工大部分是本县人,年龄集中在20-30岁,初中文化程度为主。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平均企业月流动员工xx%,多在园区内企业间流动,常驻员工50%左右。

2、园区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县工园区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为了稳定职工队伍留住人才,园区企业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但是真正系统全面抓企业文化建设的还是少数,大都流于形式,缺乏内涵,比较侧重于开展职工文体活动,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县党团、工会组织加大了对园区企业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总工会还捐赠了一批体育器材、电脑、图书等物资,帮助企业完善文化设施建设,指导企业开展职工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1、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不足,企业外部环境欠佳

尽管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园区企业的外部环境,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生产聚集地的水平阶段,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功能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如园区路状较差,水力供应不足,路边绿化亮化不到位;二是配套设施严重滞后,如没有大型超市、大型休闲娱乐场所、星级宾馆和酒店、商住楼、综合性医院、物流中心等;三是管理服务较为混乱,如道路养护不到位,绿化带杂草丛生,部分路灯不亮,园区内路标缺失、门牌不清,部分路段随意摆摊设点,卫生管理差,公交车往返不正常,等等。以上种种,都制约了服务企业的整体水平,整个园区企业的外部环境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

2、园区企业领导素质参差不齐,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水平偏低

我国现有的企业制度和结构,注定了领导者与企业文化的深刻关联,企业文化深受企业领导者的影响,企业文化甚至可以称其为企业家文化,这也就决定了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绝大部分是一个从上至下从企业领导到企业员工的过程。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分析海尔经验时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至于他个人在海尔充当的角色,他认为,“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的价值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

我县工业园区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参差不齐,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偏低。园区企业领导人在思想认识上达到企业文化“设计师”,在行动措施上达到企业文化“布道师”的少之又少。一是不合格或是欠合格的“设计师”。有的企业领导者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企业文化认识肤浅,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有时仅仅是作为一种时尚,满足于提炼一句或几句响亮的口号来激励员工;有的企业领导者存在认识误区,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职工文体活动,或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制度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片面化。如有的企业领导人只注重员工薪金福利等物质文化建设,通过待遇留人,而忽视企业精神这一文化核心的打造,发挥不出企业文化的内在凝聚人心作用,一旦企业出现波动,则出现大量员工流失。二是不合格或是欠合格的“布道师”。企业领导者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的企业领导人没有以身作则,不注重自身形象,没有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有时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有的企业领导人虽然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是缺乏相应的机制和有效的手段,更多的是由于未能长期坚持下去,结果往往虎头蛇尾,最后只是一种没有生机、也没有效果的形式而已。

3、企业生存危机较大影响到园区企业文化建设

据国家工信部统计全国每年有8%到10%的中小企业倒闭,大多数生存期不超过5年。我县工业园区企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每年通过招商引资入驻工业园区的新企业数和园区倒闭的企业数基本相当。自20xx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危机的进一步深化,近期又引发欧洲债务危机,开始波及到全球的实体经济。我县工业园区企业大部分是承接沿海发达省份的产业转移企业,大多属于加工生产型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受到的影响大,特别是外向加工出口型企业,更是步履维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仅需要大量的投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到成效。经济形势的恶化,让一部分企业领导人疲于应付生存上的危机,无力顾及企业文化建设。

三、有关建议

1、提高工业园建设水平,营造良好企业外部环境

一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在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上提高建设品味,如高起点绿化主干道,铺设人行道,规划建设停车场。二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企业员工商住楼、休闲娱乐中心、大型超市、星级酒店、医院、学校等重要配套设施建设,要尽早提上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要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量力而行逐步推行,每年争取其中1-2个建设项目列入全县重点工程。要统一规划,合理选点布局,充分预留各项配套建设用地。三是强化后续服务管理。各部门要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强化协作,加强服务管理。

粤肇文化调研报告篇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文化产业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被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朝阳产业”,它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结构的新变化和审美的新需求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以增强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和发展文化产业为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弘扬和发展竹文化、屈原文化、美人文化、民俗文化等地方文化,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独具桃江特色的文化高地,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基础优势条件

(一)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多个文件、政策支持文化工作,坚持把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20xx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强县的决定》(桃发〔220xx14号)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220xx),220xx,印发了《中共桃江县委常委会会议纪要》([220xx第7次),专门就影剧院的维修改造工作提出意见。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每年都对文化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定期召开全县宣传文化工作会议,提高全县上下对文化工作的认识。建立健全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落实”的文化工作领导机制,文化工作纳入了各部门单位年度绩效管理考核范围。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加快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包装了10大三产业项目,其中,文化产业类项目4个。

(二)文化基础设施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夯实。近3年我县对农村广播网、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文化馆进行了新建扩点。累计投入近1000万元,建成了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86家“农家书屋”、269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初步形成了“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的文化阵地建设格局。完善了县体育馆、休闲广场、沿江风光带等公共场所的娱乐、休闲、健身设施。投入1100万元,全面建成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惠民工程。20xx年县财政整合资金300万元对县影剧院进行了维修改造,投入20万元完成县图书馆北大门改造。预计投入93万元的枣树潭广场群众大舞台,目前也已出设计图在规划例会上通过。

(三)文化市场发展现状。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1000余家,已办理行政许可的经营单位有400余家,其中网吧125家,歌舞娱乐场所34家,电游、电玩室45家,打字复印社53家,音像店21家,书报刊店56家,印刷厂42家,演出团体35家。全县文化产业销售额已超过3.5亿元,文化产业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契机,建立全县文化骨干培训网络,每年开展不少于四次的文艺骨干辅导和培训,不断提高文化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了民间艺术人才库和“文化志愿者”队伍,通过摸底调查,将全县618名民间艺人纳入桃江县民间艺术人才库,将各乡镇、村比较活跃的文艺骨干纳入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来,组织和辅导基层文化活动。注重花鼓戏人才的培养,通过设立花鼓戏培训基地、举办花鼓戏青年演员培训班、选拔优秀演员、开展演艺团体大赛、推动民间花鼓戏剧团逐步转型为专业剧团等具体措施,使我县的花鼓戏演艺事业健康蓬勃发展。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现状。我县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个。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马迹塘“故事”正在进行国遗申报准备工作。胡呐喊、五道茶、擂茶、关山口元宵比灯习俗、凤山石砚、乍埠三棒鼓、回民武术、桃花江剪纸、“修山官厅面”、“桃花江花鼓戏”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近年来,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了中央媒体的关注。中央七台等频道的栏目组先后来我县拍摄录制《桃花江畔胡呐喊》、《奇事、巧事马迹塘“故事”》、《三棒鼓》等。北纬60度中国行来我县拍摄了《奇妙的马迹塘“故事”》。通过这些节目将我县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推向了全国,成为推介桃江的一张张靓丽名片。

(六)文化遗产资源现状。我县文化遗产十分丰富,通过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我县已登录的文物保护点有232处(座)。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桃江腰子仑春秋墓群列入古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跃龙塔、萧氏公祠、熊享翰烈士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我县馆藏文物共有5000多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件(其中有2件在20xx年时被省博物馆调走),国家二级文物29件,国家三级文物447件。

我县已初步完成第一次可移动文物的.调查摸底工作,对全县在编的415家单位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全面摸底,同时,全面完成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跃龙塔的维修保护工作。马迹塘扎“故事”民俗文化村,大栗港“胡呐喊”文化村已经着手建设,张子清、熊亨瀚、夏思痛、张昆弟、马迹塘战役烈士等革命烈士的故居、墓地、纪念馆和纪念塔建设也已经开始。桃花江传说、三官桥传记、子良岩传说、鸬鹚石传说等传奇故事进行了搜集、整理。

(七)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发展现状。目前,桃江县文化体育中心项目已与中广国际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桃花江美人窝文化主题公园已签定意向书、桃花江文化旅游广场已签约、桃花江竹海竹文化景区和凤凰山屈原文化公园等重点文化项目正在积极招商中,桃江竹文化博物馆已完成前期工作,明年将建成投入使用。目前,我县文化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但社会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情越来越高。县花鼓戏剧团、县美人窝文化传媒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华耀3d数字影院规模较大等演艺产业发展较快。其中,县美人窝文化传媒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下设桃江县花鼓戏剧团、桃江县湖湘花鼓戏剧团、桃江县天问学艺传媒有限公司三家子公司,发展势头良好。

二、文化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仍显薄弱。我县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虽都已建成并对外开放,但由于国拨资金不够,当地财力有限,文化基础设施功能不全,作用难以发挥。

(二)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受编制和经费的制约,专业人才得不到有效补充,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匮乏。马迹塘故事和胡呐喊的传承急需挖掘和培养,尤其是胡呐喊,具有极高的传承挖掘价值,但由于经费有限,传承人难以选培,人才问题成为制约文体广新事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机构不健全,缺乏完整的文化产业规划。文化产业涵盖面广,针对我县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未形成,对我县文化产业这一领域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入探索。对文化旅游来讲,文化与旅游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整体,缺乏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的,而文化的经济实现形式又要依托旅游才能实现。所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系统的研究统计、分析我县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引入资金投入发展文化产业。

(四)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市场活力未显现。从目前我县的情况来看,文化事业发展主要依靠县财政的支持,而整个文化市场发展仍处于粗放的状态,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购书、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艺术创作等方面经费缺少保障, 导致深入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未来的发展构想

(一)我县文化发展目标。力争到2020年,文化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精神需求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景点、品牌活动、品牌赛事、品牌产品,文化产业为县域经济作出较大贡献,“十三五”中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6%以上,2020年达到8%以上,文化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社会思想舆论积极向上,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

(二)未来的发展构想。努力实现文化娱乐业的品牌经营,规模经营,大力倡导特色经营,因势利导,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建成以马迹塘故事为中心的民俗文化基地,以桃花江女子旅游学校为载体的美人文化基地;建设好以桃花江竹海风景区为依托的集旅游、休闲、居住、度假、养生、养老、健身为一体的湘中北地区最大的生态文化旅游城。到2020年,完成桃花江湿地公园、桃花江文化艺术园、“江南第四大名楼”天问阁及凤凰山公园等重大公共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扶持和引导好桃江县演艺集团公司、桃江家威竹艺文化有限公司、凤山石砚文化有限公司、马迹塘故事演出公司、华耀国际影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或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重点发展现代传媒、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电视网络产业和新闻媒体产业,按照三网融合的要求,建成互联互通、全程全网、安全可靠的广播电视网络。大力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推出更多兼备科技含量与文化含量的新兴文化产品,使文化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三)繁荣文艺精品创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导文化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精品创作为龙头,带动文艺创作的全面发展。着重抓好小说、美术、音乐、舞蹈、书法、摄影、戏剧、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创作,形成特色和优势,全力冲刺国家、省、市“五个一工程奖”、 省“文学艺术奖”、 市“三周文艺奖”。全力打造一个融竹文化、屈原文化、美人文化、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大型文艺作品《桃花江是美人窝》。积极举办桃花江竹文化节,在全国形成较大的影响,促进桃江竹产业和竹文化的发展。深入开展“三下乡”、“群众文化调演”等公益文化活动,逐步推进公益电影进机关、校园、社区、广场、企,大力推行图书馆、文化馆、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文物征集力度,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信息传播、文化传承、科教兴国等方面的作用,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四、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实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我县成为特色鲜明、品牌名优、设施先进的文化大县,真正实现“文化活县”的目标,就要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县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发展。

(一)制订一个好的规划。桃江县有人口88万人,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本土文化底蕴。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时,重点发展什么文化产业,才能最大限度的促进桃江经济发展,是应该思考的首要问题。我县应尽快制订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制定科学计划,充分利用我县富集的文化资源优势,注重发挥地方特色,明确产业格局,合理选点定位、精心选择主导产业、明确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重点,快速发展文化产业。

(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人才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文化产业领导机构,深入研究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认真分析我县文化资源现状,为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完善文化人才储备库,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确保文化人才队伍长盛不衰,活力四射。

(三)积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县财政要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引导资金、文化志愿服务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用于文化艺术创作表演的奖励、地方特色文化的研究扶持、城乡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并随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同步增长。积极拓宽文化发展投融资渠道,支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基础建设。

(四)完善政策,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的发展一样,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尤其是对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和新办的文化企业,要给予一定的免税优惠,以加大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的资本积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举办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组建、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加大对群众文艺团体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群众文化社团,鼓励群众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调动群众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六)依托现有基础,加大品牌力度。把文化资源的潜在优势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推介活动,宣传我县历史、文化和三个文明建设,使之成为传播传统优秀品牌文化的平台。

1.竹文化产业。不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和产品档次,引导支持开发文化含量高的高新竹制产品和竹食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高附加值、多功能、多业态、文化内涵丰富的竹文化产业群。

2.休闲娱乐产业。着力于休闲娱乐业的产业升级,引导“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ktv歌厅”、“茶室”等休闲娱乐企业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提高休闲娱乐企业的原创自主开发能力,大力丰富休闲娱乐服务内容,提升文化品位,促进饮食文化、茶文化、娱乐业的发展。

3.影院演艺产业。大力培育电影市场运营主体,建好3d数字影院。推动县影剧院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立足市场、积极竞争、创造品牌的现代影剧市场。适当奖补、大力扶持民间花鼓剧团的发展壮大,促进他们尽快走向全省全国。

4.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桃花江竹海、凤凰山、桃花湖、浮邱山、罗溪瀑布等优势资源,整合文化遗产,弘扬地方文化,加大包装力度,大力开发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建好中国学生定向运动训练基地,着力打造桃江文化旅游新名片。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湘菜文化调研报告精选6篇

浙商文化调研报告6篇

文化城调研报告参考6篇

廉文化建设调研报告6篇

文化企业的调研报告参考7篇

孝文化实践报告6篇

孝文化实践报告7篇

文化工作自查报告7篇

上栗文化调查报告7篇

家乡年文化调查报告7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28914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